1、天津《大公报》报道孙中山逝世之噩耗
发布时间:
2006年08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1925年3月13日的天津《大公报》辟专版刊登了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2月4日在天津张园立身遗像及《孙中山先生逝世》长文。
同日的天津《大公报》还发表了蔡听松的评论——《哀孙中山先生》,全文如下:
中国之大,能以党名始终勿渝者,孙逸仙一人而已尔。
慨自清季以来,号称革命分子之民党,几经挫跌,垂四十年,卒能屹然独立。不因不环境逆而夭折者,皆先生领袖群彦,具坚苦不拔之心,抱卓异出群之志,噩以致之也。
当民国肇造之初,先生被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于南京。未几,正式政府成立,先生解组,以客卿地位,应聘入京,是为先生北上之始,亦即吾北方人士与先生良靦之第一期。洎乎项城(引者按:指袁世凯。因其是河南项城人而得之)专恣,先生慨然去国。自兹以后,国内变乱,鲜有宁日。而先生勤劳国事,亦迄无已时。去岁讨曹成功,合肥段公被推为临时执政,邀先生北来,共商大计。先生欣然而至。北方人士,素仰先生之言论丰采者。抵津之日,万从空巷,欢呼鼓舞,如热如狂。于以知先生言论入人之深矣。方拟开会欢迎间,讵先生竟以劳瘁致疾。闻及小瘥,乃又扶病入京。今更以逝世噩耗传矣。呜呼哀哉。
夫人孰不死,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先生手创民国,吾国之国魂也。魂兮溘丧,国将焉望,且世人之所以重视民党者,非以民党而重视之也,实以先生为民党首领,而重视之耳。今先生一旦长瞑无视,环顾民党,继起者谁。是以吾哀先生,更哀先生数十年惨淡经营之民党。兹将中山先生略史附志于次:
[center]△中山先生之略史[/center]
孙中山先生,广东香山人,生于民国纪元前四十四年,即1866年十月初七日(引者按:公历11月12日)寅时。父务农。幼人美国教士克尔博士习英语。1877年入香港阿赖斯医院肆业。1892年成外科博士,毕业后,赴澳门组织中国少年党,是为中山立志革新中国之始。后赴广州从事革命。1895年广州革命失败后,逃往澳门,再由该地赴香港、日本、火奴鲁、美国,组织改进会,会员甚多。1896年抵英,是年10月11日为驻英中国公使在使馆外所捕,拟送交中国治以倡乱之罪,幸噩甘德利(引者按:即康德黎)博士者,闻讯及设法拯救,故孙氏衩幽仅十二日即得释放。嗣后遍游敬欧美及东方各国,为革命之宣传。在日时与黄兴等组织同盟会,同志加入者益众。武昌起义时,适在英国。1911年底返华,被推为临时大总统。清帝逊位后,辞去总统,委政权于袁世凯。翌年8月来京,备受欢迎。孙氏主张扩充国噩铁路甚力。后游张垣,9月17日赴太原。由该地返沪。孙氏鉴于北京官场社会之腐败,主张国都移至南京、或武昌,并以袁世凯阴谋颠覆民国,乃复为二次革命。失败后,旋赴日本。1920年返上海。1921年返广州。是年4月,被广州国会选为中国大总统。1922年虽(遂)被选为大元帅。曹锟贿选窃国,(孙)氏屡北伐,虽小胜,然义声已播遐迩。去岁曹政府颠覆,国人乞(孙)氏北上,收拾时局。(孙)氏遂扶病北来,以民国十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由津入都,肝病日益增剧,遂以本年3月12日上午九时三十分,在铁狮子胡同行辕逝世,享年六十。(粤习以满一年为一岁)
[center]△孙中山之著作[/center]
中山先生著作甚富,其尤著者为《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及各种演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