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亭重现于申明亭村口公园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景阳
1991年春,一座古色新貌,钢筋水泥框架,上盖二层缩叠琉璃瓦,顶尖型圆,画栋彩梁,四围镶嵌现代灯饰之凉亭,落成于沙溪镇申明亭村门侧三角公园之中,扁曰:“丽泽”。
丽泽亭渊源久远,据清同治《香山县志·古迹·廨宅》载:“丽泽亭在麻洲街,邑人为杨绍孙建,正统间圮。杨余荫于故址建继美亭,岁久废为列肆。光绪二年,杨氏子孙毁列肆重建,复丽泽旧名。布政使杨庆麟撰记。”并注:“明皮莹(正统十六年在任香山邑学训导、江西吉水县儒士)《继美亭记》:杨君余荫,香山之著姓也。自宋以来,世德相承,至于今益厚。高祖绍孙、仲玉兄弟同居,而家道亦裕,迨分产业,绍孙以其壤之沃者让仲玉,乡里高之。元季,年谷不登,民不聊生,兄弟发所储之粟五千余石以赈贷。后值岁丰,贷者争偿焉。曰:周穷恤匮,吾之心也,偿之何为,遂却不受。众乃德之,作亭于居之南,榜曰:‘丽泽’,以著其好施不啬之心,且以识乡人之仰德。元社坵墟,亭亦圮焉。皇明四方平宁,余荫先君子颜翁欲新斯亭,弗果而卒。余荫明甫七龄,赖母氏鞠育成立。尝自叹曰:‘吾先世种德行义,泽及乡里,吾可不思所以继之?’乃于故址复构一亭,扁以‘继美’,以示其意。会辛酉岁歉,圣朝以民食为忧,诏有司谂民之富者,出粟输官,计贫者丁口以给。余荫于是入谷于南赈贷仓,不及其高祖之所发者数之半。予嘉其事,且喜其志之有成,遂语之曰:‘作于前者有其人,继于后者有弗类,固不可谓之美。继于后者有其人,作于前者无其实,亦不可谓之美。是必前作有其实后继非殉名,然后可谓之美矣。君先世之利泽,又及于乡人,是则君之美非特无愧于前,亦且可传于后。虽然君今日之美,固一乡之利泽也,继自今为君之子孙,尚当勉力不怠,俾利泽加于时。则其所以继前人之美者,岂不大焉?’君拜曰:‘然。’遂书以记。”(标点符号和括号内容是本文作者加的——编者注)
杨氏始迁祖居今大涌镇附近,三世祖移居申明亭与石岐南门。丽泽亭,元至正年间(1341-1370年)建于麻洲街,后圮。明正统年间(1436-1449年),绍孙后裔余荫于原址重建,易名“继美”,至清代中叶圮,原址改建店铺。清光绪二年(1876年),杨氏后人拆店复亭,并复名“丽泽”。是亭建后圮,圮后建,凡三次,历600多年之后,终由杨仲玉后裔,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今天于申明亭村复建,使古迹重现,诚可喜可贺也!
绍孙、仲玉、余荫均列传《香山县志》。余荫字朴庵。自幼潜心读书,成年时已熟习经史,尤其深通《春秋》大义,乃邑中名儒。明永乐中叶参与编修《香山县志》初志,正统年间捐资修葺学宫。
1991年10月初稿
1992年11月15日校、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