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隆都胜地虎逊岩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梁贵慈  
  虎逊岩是隆都(今沙溪、大涌一带)自古闻名的胜地。解放后,沙平、大石兜两个自然村曾合称为虎逊乡,也是由此得名。   岩上怪石嶙峋、景色清幽。据父老传说,大概在明末其间,山上便建有僧房、禅院、庙宇多座,其中以观音庙香火最盛,故其始名为观音岩,往游者众。传说当年住有高僧,道行颇高。忽来一虎,留恋此间,天天伏听高僧诵经,久而久之,竟然驯服。及后逊迹他去,不知所往。人因将此地更名为虎逊岩,并一直相沿至今。已故宿儒高叔严公曾在岩石上题诗: [center]曾闻驯虎踞岩间,岩逊高僧去不还。 僧迹何年无可考,虎名千古未曾删。 佛灯远照开人睐,圣水常清点石顽。 咫尺天然灵胜地,留题尊重莫惭颜。[/center]   昔日人们以虎逊岩为都中胜地,非无所因。当初因年久失修,以致颓败。清同治四年(1865年)经重行修建,点缀景色,焕然一新。从岩下沿数十级石阶而上,便见山门,两旁有竖石柱,雕刻着前香山县知县林德泉题联:“怪石垒云开法界,木棉仙荔共长春。”柱顶大石板,横刻“虎逊岩”盈尺大楷。内进则见路旁大石彭上镶嵌着高近一丈,阔约五尺的黑石碑两块,用小楷刻着由邑令彭翥撰写的碑文,记述虎逊岩的由来,并附题诗: [center]铁城西内梓材春,虎逊岩僧迹未陈。 惭愧渡河怀囊拙,须知河外亦吾民。[/center]   山上树木成林,参天蔽日,又满是高逾丈许面积广阔的大石鼓,石鼓壁面,留刻着刘之谦、刘僪云,刘景周诸公题诗。其中一首是这样写的: [center]登高俯览众山收,水碧天清一色秋。 远听松涛如激战,又惊烽火起前头。[/center]   可见岩上於俯仰之间,青山绿水,景致迷人。城市乡村、遥遥在望。接连岩际的马头山,与遥相对峙之石岐烟墩山,均为我邑之风景区,与虎逊岩形成鼎足之势。   岩上还有名为狮子门、驻马埔、蟾蜍石、三杯盏、燕子窝、浴鸳池、晒书台、仙人掌等景点,时称“虎逊岩八景”。可惜,随着岩的荒废,所有古迹,毁弃无存。处处金英带甲黄、沧桑几度又重阳,都中仕女,多结伴到此登高览胜。昔日青丝,今朝雪鬓,抚今追昔,因赋《醉花阴·重阳》词一首:   流水行云前事久,节令逢重九。把酒登临处,旦醉浮生,莫暗悉疏柳。登高纵目三秋候,正金风凉透,触景动衷情,天外东流,山际黄花瘦。   世事沧桑,随着时代的发展,虎逊岩前,已建有工厂,令人深感社会在不断前进,不胜欢跃。                                1993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