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华佗古庙史迹考

发布时间: 2006年03月28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黎华辉 黎一乐  
  华佗庙在中山市火炬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大环村后门山的树林中,中山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12月9日将其确定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为此,大环村民、邑内宾客、海外朋友,咸感欣慰! [center][B]华佗庙及附近山林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园林[/B][/center]   华佗庙附近山林,林壑优美,鸟语花香,是中山市境内少有的一片原生乔木林。据先民留传下来的说法,大环村原是海湾的一角。海湾岸边至半山腰,从村东到村西,都是一整片树林,荆棘丛生,林中还有毒蛇猛兽。先民只好在村东北部一带居住。由于潮汐涨落,海深迅速成陆。先民由是斩棘,劈山,填滩,砍林,整地,在此休养生息。由于历代后继者不断开山建坟,山林面积锐减,遂缩减至今天的状态。   本世纪40年代前,山林原有许多珍稀动物,如穿山甲、果子狸。还有众多野果和药用植物,如五味子、茯苓、山萸,遍地是药,识者是宝,很久以前还发现过蟒蛇和名贵药材——沉香。   古庙山林原是鸟的天堂。体态各异、色彩缤纷的小鸟,难以胜数,其中以鹤类为最多。老人们还依稀记得:当晨鸡起舞、旭日方升之际,鸟儿相继跃上葱茏,奔集飞翔,觅食远走。当晚掩映,余晖未尽之时,百鸟归林,盘旋树上,或相互追扑,或翻然敛翼,疾潜林内。忽有孤鹤晚归,嗷嗷惊叫,引起群鸟忙跃林梢,啁啁啾啾,争相报警。待静谧时,又四散归巢。朝晖晨景,晚霞暮色,皆蔚为壮观。阴雨风寒,鸟群动态,皆有先兆。鸟的天堂为大自然增添绚丽景色,但自从日军侵入中山县以后,“天堂”不复存在。   古庙山林浑然一体,处在两道山梁相夹的沟壑(坑谷)当中,山泉在其上方汩汩涌出。水质纯净,味感甘润清亮。低处形成坑涧,泉水常流,终年不断。坑涧两旁林木高大,枝叶茂盛,蔽日遮天。唯有两处坑洼,周围露出一块空地,可见一片云天。上洼阔,称大天池;下洼窄,称小天池。进山谒庙者,多沿坑沟东侧拾级而上。   猎户、樵夫、药叟、割芒草村妇、摘野果童子,路过大天池,常在池边歇息,掬一捧清泉解渴,何其乐也。伊谁赐予?归之山神。众人便在池西侧,垒石为神座,立为山神土地,是为今之“万福社”。 [center][B]华佗古庙立庙由来[/B][/center]   清明咸丰年间,住在蔡家山坡下的蔡植彩公以采山草药行医为业。他常带着八九岁的儿子佐辉上山采药,经过大天池时,总要坐下歇息,或把草药洗净。蔡阿公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古人华佗崇拜至极,父子俩遂在大天池东上方,立了华佗菩萨神位。从此求医问卜,焚香叩拜者日渐增多。蔡公又与众合议,在原地筹建了一间简易的砖砌神庙。在此举目远眺,大环村外田野阡陌尽收眼底。从山外远处观看山林,小庙隐约可见,像一颗明珠镶嵌于万绿丛中,令人赞美。有人说这里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一名风水先生语云:“此乃人门含玉珠,山下必出俊杰。”此后,人们还在山神土地旁建了先锋爷爷(宋代杨家将的六郎杨延昭)庙。   蔡佐辉长大后并不继承父业,却去从事猪苗贩运生意,以后又到石岐经商,囊中积有余资后,乃秉承父意,牵头募集资金,扩建神庙,塑造华佗金身神像。在建庙过程中,他考虑到村中的文武庙、星君庙、禾谷庙、金花庙均已残旧破败,乃集众神搬迁上山,供奉于大庙之内。此次大兴土木有三个“结合”:   兴建新庙与拆迁旧庙相结合;   兴建庙堂与美化山林相结合;   山林防护与村庄防卫相结合;   修建工程的重点项目有:   横截山沟,筑坝两道,填土要地,改建沟渠;   修筑百步梯级;   兴建进山闸门。   整体工程是一座洞府,名之曰:“华大仙洞”。   建庙盛举深得乡亲、侨梓及远近善男信女的赞同和支持,蔡佐辉遂聘名师设计兴建。能工巧匠,书画高手,多应募而来,亦有骚人墨客应邀前来赋诗撰联助兴。费时约一年,华大仙洞即千落成。   整座庙宇及附属建筑,既无奠基石,又无纪功碑。庙内外多幅诗词、壁画、砖灰雕塑装饰并无落款者之名,又无纪年可考。   据蔡佐辉之后人回忆:华大仙洞落成之年,蔡公生下第五女,取名“庆仙”,以为志庆。庆仙姑娘乃村人张华文之母,据查生于清光绪廿八年壬寅九月(1902年10月),那么,1902年就是华佗庙落成的年份。 [center][B]华大仙洞探胜[/B][/center]   人们在大环村后门山脚下拾级而上,便走进一座园林洞府,逐级引人入胜。有些附属建筑,未能保存下来,在下文中则作简要的回顾。   百步梯 这是进山谒庙的路径。从山下第一级起至庙门前止,计约百级。经历次修建,现是95级。进山闸门前的斜坡路,原有19级,长约30米,高约6米。这是前人在劈山挖土时,特意保留下来的一道上山土坎。东侧的空地,叫“蜻蜓谷”。夏秋之间,间或有百数十只蜻蜓在此结井盘旋,经久不散,乃暴风雨前兆。   进山闸门 原闸门外门楣上刻有“华大仙洞”四字,内门楣上刻有“别有洞天”四字。闸门东侧是石砌围墙和黄土悬崖,组成东坡屏障。西侧是筑在石崖上的砖墙,下临深坑,崖高约一丈。大雨时山洪汇集于此,飞流直下形成瀑布。石崖往西是悬崖,形成一道西坡屏障。   小天池、曲水桥 闸门内林荫蔽天,俨然置身仙洞。上行数步,彷佛若有光;复前行,枝叶扶疏,仰望可见一线云天;俯视则见一泓山泉,此乃“小天池”也。复上行十数级,是横跨沟涧的“曲水桥”。桥身旁的石基,就是第一道横截山沟的石坝。在附近高声一喊,过后数秒钟,则可听到山谷的回应声。前清秀才李咏谷将古庙山林胜景写成一副近百字长联,在绛帐内,以此面授生徒。中有“飞流直下”、“谷应山鸣”、“听潺潺流水”诸句。   拦土坝 由曲水桥上登约20级,可见华佗庙及附属建筑物的全貌。拦土坝有上、下两级。筑坝填土要地,是整个建筑物的基础,是花工费时的重点工程。上坝长27米,其中段是古庙门前墙的基础,受应力量大,该庙至今未有大的变形,全靠该堤坝基础牢固。   临风阁 原址是大天池,它是在下坝(长22米)填土后的地面的建筑物。其后墙就是上坝。后墙外有一口2尺深的水井,就是原大天池的泉眼。临风阁的窗门原装饰着蝴蝶形的五彩玻璃,阁内雅洁,阁外临风,常见门前林梢摆动,此起彼伏,如浪拍岸,涛声近强而远弱,淅淅沥沥,令人耳悦而神怡。   观景坪 它是临风阁的上盖建筑,又是庙门前的地坪,凌空突出于林梢之上,视野开阔。登坪远眺,五桂余脉,层峦叠翠;宫花溪流,蜿蜒而至。春赏绿野,夏印薰风,秋闻涛声,冬隐葱茏。四时景色,惟此最佳,令人流连忘返。古庙西侧横门外,其景色前人曾写下一副对联:“风清月白饶生趣,水浇环极大观。”   大殿原貌 华佗庙殿堂座北向南,内分正殿和东、西偏殿。正殿神龛原有三尊塑像:中坐者为文昌帝君,东坐得为关圣帝君,西坐者为华(佗)大先师。东偏殿神龛内原有财帛星君、文魁星君、诸葛武侯,东墙边有朱翊立身塑像,山墙内侧上方绘有“八仙聚会”、“仕林祭塔”壁画。西偏殿神龛内原有天后圣母、禾谷夫人(司农女神)、金花夫人等塑像。此外还有“千里眼”、“顺风耳”两神像,颇受侨眷礼拜,以为远方亲人祈福;两墙边还有周仓的立身塑像,与人同高;西山墙内侧上方绘有《张松献西川地图》和一幅山水壁画。   正殿两侧有一副楹联:上联是“神乎其神可卜物药有喜”;下联是“医者意也应知降福孔阶”。殿上横梁曾悬挂四块木刻匾额,反映了虔诚者对华佗菩萨感恩戴德。楹联、匾额都是光绪年间刻制的。   泥塑金身诸神像,造型各异,均栩栩如生。尤以手持青龙偃月刀的周仓最为庄严威武,目光炯炯灼人,初进庙的妇女、儿童,敬而远之,不敢靠近。   殿内诸神,除华佗外,均是从村内旧庙拆迁搬来的。1924年,龙王庙倒塌,村人张坤廉、李咏谷把五方五化龙王、东西两堡龙王,以及1米多长的两条木雕神龙搬上山,安放在华佗庙正殿当中的神台上。   在正殿屋脊上方背阴处,写着内容为“天道化生万物重赖□成男儿志在四方尤须内助同甘犹苦劳尔十事呻吟就□□乾为”的几行草书,意在鼓励侨乡男子志在四方,走向世界,同时也指出妇女在家庭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可窥见前人在立庙敬神时,流露出一种尊重妇女,振奋向上的意愿。   芳草径 这是庙东侧横门外的小路,两边均种花草,有九里香、大红吊灯花等。开阔处,还有庙祝栽种花草的基地。小径可通向东山坡,那里是大片松林。东侧横门外有副对联,上联是“一林花影云无际”,下联是“半壑松涛月有声”。这是真情实景的写照。   古庙山林的夜景月色是多彩迷人的,阴晴雨霁,均呈异彩。前人上山夜游,屡见不鲜。在一些传统佳节里,这里还举办夜间盛会。 [center][B]爱护古庙,美化园林[/B][/center]   20世纪行将过去,世界各地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已向人类提出严峻的挑战。华佗庙及山林却为大自然保留了一片优美的生态环境。对大环村,对中山市,它都是非常宝贵的文物和胜景。   护林则盛,毁林则衰。把保护古庙与美化园林看作一个整体,将其建设成为风景胜地,造福子孙后人。   1974年,黎一安为使其外祖父蔡佐辉公的夙愿得偿,与村干部黎镜源合议,把古庙与山林统称为“华洞公园”,并加以保护和开发。此举当即得到村民、海内外乡亲的赞同和支持。   1978年,大涌公社(今称大涌镇)李国平女士前来献款,将古庙重修一新。   1981年,华侨乡亲集资修建华洞公园的百步梯和庙基。蔡佐辉公后人献出家中的一对石狮子,安放在曲水桥前方。   1985年,下方的拦土坝(石基)倒塌,危及临风阁,大环村民委员会立即派人修复、加固。   1990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发出通知,确定华佗庙为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石岐旅港人士郑耀源、卢瀚文、冯伟培先生等捐献资金对华大仙洞进行大修。   1994年,华侨乡亲集资兴建寿微亭、福胜亭等新景点。   1995年,张华文、张少武兄弟献款,建筑进山门口的牌坊。   1996年,中山市人民政府特意在进山闸门附近竖立一座石碑,铭文:华佗庙——中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它将激励群众、游人对华佗庙及其山林保护得更好,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