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结社吟诗歌盛世 扬风兴雅颂尧天

——中山诗社唱咏文明建设华章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张拔群  
  中山诗社自1985年成立至今,10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一贯坚持“两为”方向、“双百”方针,为整理乡土文献,繁荣诗词创作,壮大诗词队伍,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初时仅有20多人,后来日渐增加,现有社员180多人。参加成员虽不受年龄限制,但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年过半百的占80%以上,绝大部分是离退休干部、教师。   《中山诗苑》是诗社的一个重要园地,自创办至今已出版23期。初为不定期刊,近年基本上每季出版一期。内容以社员创作的诗词为主,适当吸纳外来稿件,分设“海外来玉”、“社员作品”、“诗评、诗讯”和“其他附录”等栏目。   诗社自1986年始,系统整理保存历代乡土文献资料,整理校戡出版由清末邑人黄绍昌、刘?橚芬合编的《香山诗略》。这是我邑从唐代至清末的历代诗歌选集,共选录235个诗人的1463首诗作,21万多字。自90年代开始,又继续整理出版《中山诗词选》第一、二卷,共收录由清末至民国以及建国以来301人的诗词2782首;编辑出版《中山新诗选集》,共收录“五四”运动以来82人的新诗267首。编辑出版《中山古今楹联选集》,共收录从清代以来217人的楹联645对。诗社还与市农委联合出版了农业专题诗集《中山农韵》。该集以农事活动为主题,以历史发展为主线,选录中山(原香山)自唐代迄今千多年来的诗词、民歌共503首。出版这些诗集使我市文化历史资料得以保存下来。   诗社自1993年始编印《中山诗社诗词丛刊》。丛刊内容均为社员的诗词作品。经作者自选 后,交由编委会审阅、出版。自是年12月第一辑首发,至1997年12月共出版20集,选录20个作者的4000多首诗词。丛刊的出版以赠送分下列三种:1.由诗社负责。2.作者自筹。3.个人或单位赞助(已出版的20集中第一种占60%,第二种占10%,第三种占30%)。这20集的作者均年过70岁,除李庆余一集系遗诗外,其余均系作者健在时自行整理,汇交编委审阅后出版的,做到及时保存老年社员的作品。他们绝大部分是党政机关干部、教科文卫战线工作者。在离退休人员中,不少人昔年活跃在当地游击战场,又亲历建国前后的变化,在抚今追昔,将情怀发为诗词的同时,也记录了当地历史文化的演变,因而超越了文人诗集的作用。   诗社还配合一些重大节日及有意义的活动,出版专集,开设专栏。如出版了《孙中山先生诞辰125周年纪念诗词专辑》、《杨殷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诗词特刊》、《中山千里行诗词选辑》、《桂岭涛声》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诗词专辑》等专集,与《中山日报》、《香山报》合办了“悼念邓小平同志诗辑”、“庆祝香港回归”和“祝贺中共十五大召开”等专栏。   此外,中山诗社还经常与广州诗社、岭南诗社、顺德诗社、佛山松梅诗书画社、韶关诗社和阳江漠江诗社等广结诗缘,相互唱酬,交流诗艺。而旅居国外的中山籍侨胞亦有不少是《中山诗苑》的作者和读者,经常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来和新加坡等国寄回诗稿及索阅诗刊。   (本文由编者根据作者先后发表于《中山日报》的《结社吟诗歌盛世 扬风兴雅颂尧天——中山诗社唱咏文明建设华章》、《中山诗社新编<农韵>迎元旦》我珍惜斜阳夕照 保存鸿爪留痕——中山诗社编篡诗词丛刊,四年出版20册)三篇文章综合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