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对陈振光同志的一些回忆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陈占勤  
  陈振光同志因病不幸逝世,已经两个月了。他的去世,使我痛失良师和知已,心里无时不在深切地怀念他。他是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好公仆、好领导。50年代初,他从基层调到县委工作,先后担任过办公室主任、宣传部长、大公社书记、农村部长、县常委、县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等职务。在40年的工作中,他坚决执行上级党委的指示,贯彻党的各项作方针政策,从实际出发,多调研、多示范,为我县(市)农村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平反政治运动中的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为改革开放,搞好政协、统战工作,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他在任时,对党支部的事业忠诚热爱,工作积极负责,思想解放富有有创新精神,作风艰苦深入,联系群众好,为人正派人品高尚,这些都是有口皆碑的。卸肩离休后,仍然保持着共产党人的品质。在社会工作中,但任中国书画函大中山学院长、市老战士联谊会会长、中山诗社社长、中山市老干部领导组顾问、市政协历届委员联谊会名誉会长等职务,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贡献余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里,就我所知的着重写他离休后的十年一些回忆。 [center]以陈振光同志为首的 “市经济发展调查研究中心“[/center]   陈振光同志离休后,人闲心不闲,总是想在我市经济建设中,如何发挥余热。他反复考虑着,调查研究是我们的优势,如果搞个“调研中心”,可以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后为,征得李华、吕胜、陈占、冯永、刘德、肖金康等同志的同意,组成了解他为首的七人“中山市经济发展调查研究中心”。这个体现不要报酬、老有所为的自愿组织,得到当时市委书记、市长汤炳权同志和常务副市长简国森同志的认同而开展工作。我们每次议定调查专题后,由市府办负责通知有关调查部门和区镇,并派出交通车应用。调查的专题都是在建设中干部比较关心的问题。调查有个大概纲目,有点面结合,经过反复论证,集体共识,才写出报告上送。几年来,搞了《关于加快中山新港区建设的建议》、《关于当前房地产的一些情况和建议》等七个专题的调查报告,上送市委、市政府。   保护五桂山新镇问题:陈振光同志对五桂山老区建设是十分关心的,他曾陪同原珠纵一支队政委梁奇达同志前往调查,对老区存在问题,向市领导提出解决办法的建议。还多次带领调研中心的成员到五桂山解其经济建设发展的情况。当他了解到五桂山新镇所在地,被正在规划的高速公路破开两边,而新镇的建设就前功尽弃,镇党委向省市有关部门多次反映意见不被接纳,干群意见很大,准备到市府请愿时,就及时劝说了该镇的领导,要迅速向市领导写报告,并即委托冯永同志以调研中心名义写出建议,请求给予妥当的解决。原来此事是交通部门的主意,高速公路这一走向,连市面上长汤炳权同志也不知道。经过反复商议,确定要保护五桂山新镇,将原规划的高速公路有关路段改道。这样消除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事件,当地干群皆大欢喜。他赞美五桂山的改革开放成就和新镇的建设,诗曰“桂山飞峙大江隈,驯鹿呦呦五福来,岁月峥嵘翻旧梦,百年路线系灵台”。   建设东明大桥问题:港口镇和北区处于石岐之北,前者是水网沙田区,虽靠近城区,但没有直通大桥,交通甚感不便;同样,后者的张溪有五千亩耕地位于港口,隔河相望,耕作不便。两者都想全作建一大桥,特约以陈振光同志为首的:调研中心“征询意见。我们听取了双方的意见,认为建设这一大桥,既可以解决港口和北区的问题,又可以贯通城区与北部地区的联系,对市的经济发展有利,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这桥建设的经费是自筹的,希望市政府给予政策照顾,即北区位于港口镇之耕地,改变用途时,按农村土地处理;建桥用地,由北区负责,建桥工程费用,由双方合理分担。我们研究认为这个意见是比较合理的,应该支持,积极写报告向市委市府反映。这一意见得到重视和采纳,东明大桥迅速立建设。他高兴的是“今老去,献余热“。表达这一心境的还有一首词”……千里志,从头越。正春回大地,黄花晚节。无限江山明眼底,千钧重肩难释。愿从今,更爱舞中宵,心如铁。“   此外,还对农村城市化、水利建设、市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单位等专题,进行调查研究,均提出具体建议上报市委市府,得到重视。可惜这项工作,由于他生病,而暂时中止了。 [center]出色的社长、会长、院长[/center]   陈振光同志从小酷爱古典文学和传统诗词,早就有写诗的基础。参加革命后,由于工作繁忙,政治运动不断,他写诗的才能未有发挥。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正确的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施行改革开放,进行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形势发展日新月异,生活水平大提高。这个激动心弦的新时代,使他久蓄的诗才。犹如决堤的洪流,一泻千里地拼发出来。80年代实,他领导长江乐园和翠亨宾馆的建设,就写了一批诗词。正如他说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短短的几年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真令人鼓舞。此情此景,引起了诗兴,正是“兴国兴诗咏壮怀”。长江乐园开幕时,见到人民生活多姿多采,乐园游人如铡,凶喜赋律诗“长江风貌妍,昔日战场变乐园。翻滚飞车腾筋斗,太空转碟舞翩跹。激流探险穿仙洞,宇宙漫游荡船。游客如云夜继日,兴犹未尽喜留连”。诗是言志的,他的诗是方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志,写的“千红万紫又回春,共循马列转乾坤”、“江山如此妖妍,更人物,菁华荟萃间。恨四凶跋扈,十年动乱,城狐社鼠,祸国谋权。历史无情,难逃法网,落花流水得臭名万代传。今而后,复鸿图大展,日丽南天”。   时光流逝,过去岁月蹉跎,我们的年龄也快近花甲,既感任重道远,又叹发鬓白。1983年冬,我一次路经沙口渡,朋夜星蔬,颇有感触,写了《寒江夜渡》七绝请教于他,他十分高兴,除了指点修改外,还和了该诗,以示鼓励。诗曰“西楼望月月如钩,几许闲悉逐水流。白发飞蓬志未馁,论心无愧亦无求”。这里表达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自此以后,在他的影响下,我也积极学诗、写诗。   1985年夏,中山诗社成立,推选他为社长。他主持诗坛,共领风骚。首先组织抢救地方的诗歌文献,以勘校重刊《香山诗略》为重点,用几年的时间,整理出版了《中山诗词选集》第一二卷、《中山古今楹联选集》、《中山新诗选集》。这些诗歌文献的出版,对海内外,市内外影响至深。中央纪委一批老同志来我市视察,索要这些刊物;旅澳侨领唐向明先生非常赞赏;诗人、书法家黄苗子给予很高评价;阳江等市相仿效尤。他对传统诗词的继承与革新十分重视,不仅口讲,而且行动。1986年春,中山诗社在长江雅集,他以诗会友邀请香港中山乡亲肖宝儒先生参加。席上唱和,肖行政管理的诗《敬师》“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春风化雨日,回里敬师时。”陈振光同志和诗《春蕾》“昔日狂风雨,落花孰不知;云开红日出,又是春蕾时。”他还把自创的新词牌《长江春》唱出求和。词文“喜春归,绿柳展新眉。晨曦普照长江美,万木争荣映翠微。奋思飞,骚客醉桃绯。律回大地寒霜少,兴咏抒怀颂朝晖。”刘初鹏、李浩同志和一批社员,都作了唱和,形成新的诗风。后来,他还创作了长短律,写了一批作口。如《谒包公祠》“皖国尽氤氲,包河一锦墩。庄肃穆千年穸,气宇轩昂万古魂,铁面无私诛酷吏,忠心耿介爱黎民。放眸天地外,谁似这般人”、又如《访板芙镇有感》“西河春水向东流,万里风涛荡铁舟.两岸稼穑早,三晡夕照浮。引资兴大业,含利显奇谋。饮马投钱堪敬仰,齐心协力扫穷愁“。这些都是在形式上的继承与革新。长短律与“词”和“诗”,有相同处亦有不同处:作为字句有多有少,它与词的长短句有相似,但它保留五言和七言的律格,词就没有;它与诗相同的是律格,不同的是它有长短句,而律诗一般是五言或七言。这样,给诗词在形式上增加了一种选择。正如他说的“长短句中新品种,调谐律吕共缤纷”。   传统诗词之所以历久不衰,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他认为这不仅是形式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它能反映时代,贴近人民,扬清激浊。故此,中华诗词应从内容方面进行革新。他赞同“旧瓶装新酒”、“兼美深涵时代感”。为了实践这种革新,他提出“中山千里行”,创出新诗风。用两年时间,发动全社会参与从城市到乡镇,以及工家农商学等各个领域,围绕改革开放形势、两个文明建设,进行采风创作实践。要求写作反映当前的伟大时代,要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坚持主旋律,扬清激浊。从而冲破那些因循守旧、僻典古字、生涩之词,而赋予新内容、新意境、新典故、新词汇。他首先带头实践,写了《摩托女十八韵》,用了“摩托”“厂场”“供销员”“承包”“生物工程”“卡拉OK”“计生”“马列”等现代词汇,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给人一个新鲜感,不懂古文的人也看得懂。“千里行程千首诗”,后来结集出版,他感赋“千里行吟急就章,高歌改革百年长。诗词善颂新时代,一卷荒芜百世芳“。这次千行是成功的,是诗词革新实践的一次壮举!   他还为了及时保存社员的优秀作品,流传后世,策励来者,提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别出版个人专辑,名为《中山诗社诗词丛刊》。首批规划先出80高龄的诗社顾问的作品;其次再规划出70以上年龄的常务理事、理事,以及其他社员的作品,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出版23辑。有3位老顾问李颂永、郑玉麟、周挺同志的专辑出版后不久,便因病去世,其作品庆幸能及时刊印传世,了却他们在世时的心愿。陈振光同志的《镇南楼集》,安排在老顾问之后出版,其自序诗写了他人生70的光景。大家称赞他是“诗坛盟主,弘扬风雅“。   他为了弘扬中华诗词,交流切磋,还提出与周边县市的诗社组织缔姐妹盟。几年来,中山诗社与江门五邑中华诗词学会、新会市冈州诗计,珠海诗社、京粤诗书社、长虹诗社结了诗盟,并进行互访雅集,合编出版了《兰蕙集》、《三弦集》。同时,办好《中山诗苑》,作为社员他作园地,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该刊出版29期。为了培养传统诗词的爱好者,他积极支持创办“诗词培训班”,并带头参加听课学习。这个班坚持了9年,学员人数200多人次,新入社的社员,大多数参加过这个班学习的。   他的民主作风、乐以助人品德,在诗社工作中,也是有口皆碑的。如对老顾问何文广教老师的屋破雨漏,他亲自访问,了解情况,通过有关部门帮助其安排新居,解决了多年来的困难。他重土爱才,认真落实党的知识份子政策。对老师冯焯南的历史问题,通过组织部门落实平反,并推荐他当政协委员,使其深受感动。他还主动地帮助过有残疾的黄启发同志和孤寡困难的郭浩如老行先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陈振光同志不愧是一位好社长。   陈振光同志是我市老战士联谊会会长,他对老战士工作,亲力亲为,办实事、办好事。当他了解到一些老战士去世后,其家属对有些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而有意见时,便于1997年春节前,召开了部分老战士遗孀谈会,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从而帮助解决已故老红军刘仁贵遗孀的生活与治病的困难问题;解决已故老红军杨明锦的遗属房子处理问题;还通过联谊组织分别向几十位遗属致以春节的慰问。把老战士联谊工作,做深做细。后来他虽然患上恶疾,仍十分关心联谊会,担出工作的有关意见。   东振光同志还是中国书画函大中山学院的校长。为了培养中山市书画人才,于1990年秋,与北京书画函大总校联合开办了这个学院。当时,在无校舍、无经费、无教师的状况下办起来的。学制为两年一届,现已第五届,总共入学670人,毕业的303人。除了学习到书画的基础知识外,还有艺术技巧的实践、提高。几年来,优秀的学员有58人,总校举办历次优秀作品展览,获参展作品12件,入选作品18件;刊登在《书画函授报》的作品3件;刊登在《中山日报》的作品19件,为中山书法美术,作出应有的贡献。 [center]神州考察[/center]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经济建设中出现大批新人新事,祖国河山更娇且丽。这一切都激发了他原来“漫游胜迹可欢娱”的爱好,使他更加向往考察神州在地。于是,通过参加市政协组织老干的出访考察和应友人邀请访参加之机会,圆了其“秋冬春夏飞千里,西北东南走一圈”的心愿。]   1991年冬,以黄旭同志和他为首的“十老”(指10个老人:黄旭、陈振光、李立柱、李华、吕胜、陈占勤、冯永、刘德、区廉、陈仰士),为了参观桂、黔、滇三省的改革开放,作西南之行。所到之处有广西的北海市、防城港、东兴芒街边贸、南宁;贵州的贵阳、遵义市、赤水、娄山关、息烽县,安顺黄果树;云南的昆明、石林、西双版景洪、勐海打洛镇、中缅边贸等。由于沿海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城市的幅射,内地也掀起了追赶小康的改革浪潮。北海、防城港的建设,已成为大西南进出口的大港;桂黔滇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兴旺;中越、中缅的边贸大有发展前途;少济繁荣。加上西南山川秀丽,名胜古迹到处点缀。其中遵义会议旧址、娄山关战地、红军烈士碑等,使我们受到革命历史的教育,真是饱览风光,心旷神怡,引起无比的激情。陈振光同志以唐代大臣韦应物近花甲之年学诗,卒成名诗人之例,启发我们学诗写诗。我们多数是离休老同志,过去曾从事党政、武装、工业、农业、财务等工作,有较丰富的实践经历,虽然对诗词的创作不大熟悉,但一经指点,触景生情,也能吟咏,贵在真情实意。例如,当我们到了中缅边界打洛镇,他写了一首诗“十老何愁远旅难,初临勐海尽开颜。星罗电站千山响,打洛江流卷巨澜“。要求我们以该诗之首句,每人作一绝诗。就是以各人所到之地,写印象较深刻的情景。大家经过反复的琢磨、推敲,都写了交卷。老领导黄旭同志的《入娄山关》”十老何愁远旅难,迢迢千里入娄关。河山处处添新色,再励吾侪勉攀。”李立柱的《游昆明》“十老何愁旅难,西山清景誉人间,海鸥戏水回天舞,眼底滇池万点帆。”李华的《欢游西双版纳》“十老何愁旅难,千回转过重山。炎黄百族歌开放,版纳同胞展笑颜。“吕胜的《西南游》“十老何愁旅难,西南美景绝尘寰。边蛮复活丝绸路,水笑山欢乐不闲。“陈占勤的《参观中缅边境贸易》“十老何愁远旅难,流沙水畔过千山。直饶勐海风情异,为察边商又越关”。冯永的《参观红军烈士墓》“十老何愁远旅,情牵万里入娄关。丰碑永载红军史,犹忆当年敌胆寒。”刘德的《赴打洛镇》“十老何愁远旅难,轻车飞越万重山。东风吹醒神州梦,奋发为雄闯险关。”陈仰士的《西南行》“十老何悉愁远旅难,西南万里越关山。诗情画意抒怀甚,慢步沉思到夜阑。”区廉的《旅游有感》“十会愁远旅难,流沙环绕万重山。橡胶茶稻遍田野,大地春回满九寰。“此处,还有相互唱和,都是歌颂改革开放大好形势,抒怀祖国前途美景之作,一共写了108首。后为在《中山诗苑》辟一栏目“十老西南行吟草”,选登了52首诗词。他认为这次西南行,很有意义:一来开阔了改革开放的视野,又受到革命历史的教育;二来“何妨大耄学诗律,应物当崇一代贤”;三来“徐公游记输平仄,终究今贤胜古贤”(徐公指徐霞客,他是明代地理学家、著名旅游家);四来“有幸明年身尚健,登攀岱岳且忘机。”   1992年秋,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改革开放的旋风,在国内全方位掀起了新高潮。以黄旭、陈振光同志为首的九位离退休老志,应李立柱同志的老战友当时任西北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陈超将军的邀请,赴西北参加考察。这次参观,主要是以兰州为基点,走遍丝绸之路。先从兰州出发,到青海西藏自治区灯、湟中、日月山、青海湖;回程又从兰州到宁夏银川、青铜峡、内蒙阿拉善左旗沙漠;回程又从兰州经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然后由星星峡入新疆,经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奎屯到北疆伊宁;最后,由乌鲁木齐飞往西安到延安、临潼,再经西安飞返广州,行程万里,遍及六个省。   陈振光同志认为,这次西北行是十分难得的,是人生一大乐事。在旅途中,他和我们谈过,到了西北,才知神州大地之辽阔;人民之豪爽,革命老区之纯朴,丝绸之路古文明历史之悠久;物产资源之丰富;内陆开发建设之艰巨和前景无量。他有一首词描写该地的:《金缕曲·西域》“千里关山越。望晴空、一群飞雁,排云长翼。戈壁苍茫秋草冷,大漠西风烈。萧瑟处,伊黎河咽。迤逦天山横西域,近中秋、喜见山椒雪。?曈日上,照边城。塞天万里云和月。影迷离、今来古往,何堪再说。华夏如今深改革,喜前程、民族更团结。今老去,献余热。“   为了反映大西北改革开放后的形势,他提出每人每日诗的要求,并在旅途组织学习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指定我作辅导,以提高写诗的自学性和水平。其实我是半桶水,不过是滥竽充数而已。好在晚上没有活动节目,大家有时间交谈互相切磋,最后的诗稿,主要由他修改把关。一次,我们到了日月山,刘德同志初学真词,写了《十六字令·山韵》,他立即作和,并要我们依山韵酬唱,予以鼓励。在兰州讨论行程时,我们意见是先去青海,陈超将军对我们十分关心,认为青海高原缺氧,上了年纪的人不易适应,建议不去。但他认为机会难得,去时可备氧气袋,以解决此问题。赴西宁途中,他口占一绝:“举目桑园雾未清,平明九老和,我也口占“金城驿道碧空清,又上西宁丝路行。气薄高原难不到,边吟边咏指前程。”其实在海拔3000多米的日月山上,攀登阁亭已感缺氧喘气;到了西宁,晚上卧眠反侧不能入睡,这就是高原反应。我们旅程三进三出兰州,途中他多次触景生情口占绝诗,我都奉和了。这是我向他学诗的最好最活的一种形式。互相唱和,成为旅途中的一件乐事。   祖国大西北,是正在开发的处女地,其风光绮丽,名胜无数,历来骚人墨客吟咏不尽。他也不例外,对敦煌石窟、酒泉轶史、嘉峪雄关、祁连雪岭、火焰山痕、新疆天池、疆北大漠、草原湖泊等等,都有吟咏。他深有感慨吟到“一吟大漠风光好,孤烟落日天山皎。二吟玉门春风到,遍地红花衬芳草。三吟贸生意闹,不见当年征战?。四吟万户鸡鸣早,平明苍霭漫边徼。五吟年丰人寿考,笙歌同颂党领导。莫谩人生已暮年,无忧无虑夕阳天。”在流滚滚奔流的黄河边,他凝视黄河线母亲塑像,写下《水龙吟》,其下阕“乍见母亲安谧,座河旁,慈祥凝睇。文明发轫,横流沧海,凭谁击楫。改革春潮,英雄辈出,问谁能逆。百年谋,祖国必将富强,有谁能敌。”   到了陕西,我们重点参观了革命圣地――延安,有“七大”旧址、毛泽东同志及其战友的住地窑洞、凤麓、古塔等。在这些革命遗迹处,触动了诗人灵台心境,他想到“革命长征开党史,红军飞越万重山”、“主席运筹幄处”、“战略转移惊敌胆”、“七大壮歌声动地”、领袖英明论纸虎,何愁帝反野心狂”、“抗大振雄风”、“披荆斩棘立丰功”。写了“忆江南》延安十咏,歌颂了红都、延园、抗大以及延安的新貌,希望代代继承发扬这种革命的优良传统。此行有两件事未能如愿,一是延安中秋夜雨,未能赏延安月;二是雨中望岳,未能上华山。只能”清酒酹江天”“梦登绝崖”而已。回程时,他对西北总的看法是“杨柳新栽三万里,巡看塞上赶江南。”全国改革开放,正是你追我赶的大好形势。   1933年,他提议把这次考察大西北的诗结集以作纪念,经过整理,刚好300首,定名为《西北吟草》,出版传世。   神州处处,东风浩荡。还有东、华北、东北、西藏等地的参观考察活动,由于篇幅的关系,不能一一叙述。 [center]与疾病斗争,顽强、豁达[/center]   1997年暮春,听说他左肺患上恶疾,我们感到真是晴天霹雳。他退出第一线后,经常患感冒已大大减少,特别是离休后,每年都外出参观考察,祖国的“三山”“五岳”遍览,甚至西藏的拉萨也去了,怎会一下子患上这个病呢?大家思想很难接受,总希望能够尽快治好。而陈振光同志对此却泰然处之,十分镇定、豁达、乐观。首先是立即戒烟酒,正是“病中逃酒已辞醉,闲里寻诗欲治愁”。他是以这种精神状态遵从医嘱,去迎战病魔的。故此,其手术很顺利、很成功,化疗与放疗照做,完全按序进行。一年后,他写了《斗癌》6首五绝诗,反映这段的思想善。其前3首是,一曰“斗癌无所惧,唯有早寻医。讳疾终生恨,恍然嗟悔迟。”二曰“有病随人宰,不求刀下情。化疗兼放射,赢得一身轻。”三曰“脱发安然秃,任人说滑头。难言冤不白,自信最风流。“这里,可以看到他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对疾病“无所惧”、“早寻医”,对化疗而脱发“任人说滑头”,也无所谓的还自认是“最风流”。他的病经过一年的顽强斗争,体重增加了,头发复生了,饮食逐步恢复,但步行乏力,体力康复较慢。我们认为古稀老人能够这样坚持,已是不错,希望能度过这难关,就可以续行第二个青春。他也是这样期望的。在《斗癌》诗的后36首,就反映了这一愿望。四曰“一载癌疴梦,醒来感慨多。青山明月在,笑问命如何?”五曰“残年扶恶疾,苦煞古稀人。喜得春阳暖,感怀再造恩”。六曰“赓续十年俸,再著《丁丑》词。临风千里望,枥影夕阳迟。”这里,他希望得到“春阳暖”,以10年为期,“再著《丁丑》词”,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再献余热。他在《酬刘老初鹏见寄次韵》“惆怅癌疴恰一年,停云落月构魂牵。天公有眼垂青我,愿举金杯碰绮筵”,也说明了这种心境。直至今年三月,由于癌细胞的扩散,再入人民医院,我们去探病时,他还很乐天,说要争取超孔子(终年73岁)赶老子(终年83岁)。可惜天公不美,折我知已,只成遗愿。   他在疗养期间,与诗社郑凌老顾问酬诗,受到吟诗疗疾的启发。郑老向他问候,有“头风可愈陈琳檄,妖姥能驱白石词”“恕我未曾躬致候,只将寸楮当灵芝”句。他酬和郑老的诗有“接来寸楮 胜灵芝,满纸高情厚谊词”。“大命未曾愁二竖,尊师原是一诗医。”后来,他多次与此与我们倾谈,说诗词可以疗疾,当今意、美、英等国,成为时尚。英国的《睡去》诗,治失眠症有厅效。还写了一首词称颂这疗法。《秋波媚》·吟诗疗疾:“吟诗疗疾古今崇,气顺则无癃。杜诗祛病,放翁疗法,《睡去》奇功。常吟闲咏心身健,善待人生圆融。扬清激浊,抒情写意,人老心童。”可以看到,他从吟计中融和着欢娱乐趣、“心身健”、“童心”、“人生圆融”、忘却了疾病的苦楚。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他一贯十分关心国际形势、国家大事和我市的建设,在患病中也不例外。这两年,他对“党的十五大”、“邓小平同志逝世”、“香港回归”、“三峡截流”、“亚洲金融风暴”、“三江抗洪”、“反贪腐败”以及中山市经济建设成就等,都写了不少诗词佳作。如和我的《祝贺九八中山招商经贸洽淡会成功》韵,“燕舞莺歌杨柳风,春临大地百花荣。八方云气笼岐水,万丈霓虹贯桂峰,赢得戊寅首季红。”这是他对中山经济建设的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从心底里发也的呼声。特别是我市获得联合国颁的“人居奖”,他立即歌颂“晴空万里云稠,是文明城市,时代潮流。经济向荣,人居获奖,五洲商旅勾留。“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对农业加强领导,令他欢欣鼓舞”歌开放,从头越。兴改革,新飞跃。喜三中全会,又谋雄略。科技兴农为肯綮,承包联产频传捷。交换机农村,尽是小康家,歌千叠。”至于当前在建设中存在的贪污腐败现像,他是极之痛恨,并给予无情的声讨和鞭笞的。他控诉“何日官仓无硕鼠,几时天宇灭贪狼。”在“宣判,〈金融大盗〉案有感》指出:“敢问玄坛,骑虎挥鞭,岂可逆为?斥城狐社鼠,串谋利弊;蛇神牛鬼,亡弄淫威。心醉权钱,衣冠枭獐,落得亡身实可悲。难逃劫、是咎由自取,私欲沉迷。”当官的应是人民的公仆,要以孙中山行政管理的高尚品德为榜样,为国为民鞠躬尽瘁。 今年元旦,他用吴云仳老顾问的韵写了《元旦感事》给李浩同志及诸社友,迎接世纪之交的新年。其诗曰“新年喜色入门阑,家国萦怀翰墨间。五桂云开曈日出,黄杨月满异乡看。尘寰扰扰兵声乱,泰岱苍苍社稷安。白发欺人心未老,寻思百计岂能闲。”这里,他不仅讲了中山的“云开”,也思念了故乡斗门的“月满”;不仅看到国际上兵声扰扰,还顾虑到社稷的安危。当兔年来临。我写了《各界人士兔年迎春茶话会感赋》一诗请教他,他很高兴,立即唱和“卖花声里铁城春,委启兔年欢语频。统一台澎孚望,回归澳氹共怀欣。牵愁世上贫和富,放眼环球风与云。新纪迎来新挑战,不求皇帝不逑神。”这里,他想的是,新世纪快要娅临,在党的念下,对新的挑战充满信心。澳门正要回归,一国两制的施行,促进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他当过两届政协主席,历来重视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一统战组织,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积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政协是有深厚感情的。当他听说政协召开兔年迎春茶话会,充满激情地写了《政协情》两面三刀首诗。其一:“庞眉皓首贺新春,燕舞莺歌真醉人。满座高朋肝胆照,文明建设见精神。”其二:“一树红梅又放春,喜看政协后来人。知情参政尽天职,改革新声妙入神。”他对后来人有着很大的厚望,做到知情参政,新声嘹亮。   可谁料到,癌魔凶残,使其病情突变,抢救无术,卒之于4月1日,遽然不幸辞世。噩耗传来,亲朋戚友无不哀痛悼念。市的领导和老干,都参加了他的吊唁、悼念活动。不少同志写了悼念诗和挽联。我的《哭振光同志》诗三首,其一“卸肩公仆不知愁,潇洒天涯颂九洲。酒魄诗魂师李杜,病魔讵料苦相揪。”其二“病中论道作诗酬,雨夜犹忧硕鼠偷。感事兔年怀社稷,人生喜乐白云秋。”其三“噩耗传来哭泪流,苍天又弱我良俦。追随岁月蒙教导,道德文章典范留。”   刘初鹏、李浩、李文光同志和我,撰的挽联是:为友谊哭,为社事哭,为中山哭,不尽哀思,永怀风范;作党员好,作公仆好,作诗人好,有生如此,无悔古今! 注:1、黄旭、区廉两同志已故。   2、本文所举陈振光同志之诗词,皆其原作。                                1999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