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缅怀梁其颖同志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赵荣芳  
  我于1948年在香港认识梁其颖同志的,他有文化修养、博学多才,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不久,我回到斗门地区搞地下工作,他是中山八区的区委委员,了解我的活动情况。及至我到黄森起义部队工作,他是黄森部队政委,把我调到总队辖下的黄子雅中队政治指导员。从此,在其颖同志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50年代中期,他是中山县副县长,我是公安局副局长,工作常有接触。其颖同志很健谈,态度和蔼,对人友善,从不摆架子,是人们喜欢接近的领导。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和他被监护在一起,他谈了很多心事。后来他被迫死,我一直在怀念他。最近我走访了他的妻子温若萍同志,和有关部门以及知情人。大量事实证明,其颖同志不仅不是别有用心的人,更不是莫须有的所谓“叛徒”,而是一位英勇的优秀共产党员,是中山和斗门地区一位知名的好领导,是斗门人民的好儿子。1978年已经平反昭雪。为了缅怀其颖同志,我事实求是地写他的事迹,禁不住泪洒纸上。   梁其颖是斗门县乾务镇西村人,1915年7月生,乳名兆铭,字其颖,曾化名杨韦、梁凡、梁伯豪。父亲梁石麟。妻温若萍,中山县四区东桠村人,原是共产党员,因梁其颖被捕而失了关系。现与三儿同住。 [center][B]留学日本 回乡掌校[/B][/center]   其颖自小在家乡读书,爱好书画,课余常常临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内的人物。小学毕业后,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以油画为主,兼学国画。梁的画造诣较深,曾有几幅西洋画被选入全省画展中。1934年毕业后,赴日本东京大学社会高等专科肄业一年后,因日本帝国主义准备全面侵略中国,和他父亲经济日渐困难,于是启程返国。   1938年8月,梁其颖从日本留学回到了家乡,被乡亲父老推举为乾务时代小学校长,为办好救亡教育:积极工作。   其颖善于写歌词,曾为学校创作校歌,歌词是:   “大岭葱苍,新河荡漾,碧油油的田野,熙攘攘的村庄。啊!这是我们的故乡。我们今天虽在襁褓,明天是新中国的栋梁。同学们,努力呀,这是我们陶冶的熔炉,这儿是我们知识的宝藏。要钻研学问,要磨练志向。身要强,心要刚,建国的重担将负在我们的肩上。团结是我们的力量,进步是我们的方向,热诚坦白是我们的心肠。同学们,努力呀!我们今天虽在襁褓,明天是新中国的栋梁”。   这首歌词写得很好,对学生的教育和鼓舞很大,大家乐唱,历时半个多世纪,仍然富有生命力,至今仍是乾务中心小学的校歌。   他还在校内外教唱抗日歌曲《流亡三部曲》、《铁蹄下的歌女》、《大刀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与此同时,导演话剧,如《布袋袋》、《放下你的鞭子》,以歌曲和话剧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鼓舞人民投入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中去。   其颖的化装技术也很高。一次白天,几位教师坐在校门口聊天,突然从课室里蹒跚而来了一位老伯父,在座没有一人认识这位长者是谁,待他发了声,才知道原来是其颖装扮的,这件事一直流传至今。   为灌输进步思想,其颖同志按照不同年级,加插不同的进步课程,如革命故事课;形势教育课等。高年级则选讲《马列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发展史》和形势教育。嘱咐学生如遇到查学的人来校,则端出文史课本,将有关马列主义的讲义妥藏。 [center][B]参加共产党 抗日救亡[/B][/center]   梁其颖的思想和行动,早被中共八区区委书记邝任生所注意,就交带在南水小学教书的中共党员陈特、邝仲海帮助梁其颖提高政治思想觉悟。1939年他聘在小濠冲健民小学任教,以便于培养。是年其颖由邝淑明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并被推举担任中山县第八区青年抗敌御侮后援会工作团团长,后转任中山八区青年抗日先锋队队长,全区抗日先锋队员达1000多人,占全中山县抗先队员的三分之一。他组织队员奔赴中山县四区横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开展工作。   他创办《青年先锋》期刊,亲任主编。撰写了《照妖镜下的汪精卫》,这篇文章彻底揭露汪精卫这个卖国汉奸的丑恶面孔,和提示人们要注视国民党顽固派与汪精卫同流合污,从而促使人民群众的觉悟,激发人民卖国贼的愤恨。   1939年秋,日寇大举入侵中山,中山县的党、政、军负责人纷纷退到了斗门地区,在南门乡设立县政府。当时有一名汉奸叫孙东,带着劝降的任务来南门乡找县政府的领导人企图劝降。当孙东途经大、小濠冲乡交界时,被抗日先锋队布置的队员邝日华、邝发华殴打至重伤。此事被中山县政府获悉,又不了解孙东的真面目,即发出通缉令缉拿抗先队员。当时,作为抗日青年先锋队区队长的梁其颖,采取措施,部署有理有节的斗争。他亲自动手,写了《告八区同胞书》散发海内外,揭露孙东卖国做汉奸的罪行,要求人民同声讨伐卖国投敌,伸张正义,大造舆论。结果通缉令被迫取消。由此可见其颖既敢于斗争又善于斗争。   斗门地区沦陷不久,其颖和十多位斗门乡亲搭木船从澳门返乾务。途中遇上日寇巡逻艇,日军凶神恶煞,全船群众有被杀害的危险。为了解救群众,其颖挺身而出,用日语向日军说:“我们是良民,是赶着返金斗湾(坦洲)开耕的农民。”日军仔细审视其颖,没有看出破绽,便将木船放行了,使十多位群众幸免于难。 [center][B]组织武装斗争[/B][/center]   1940年3月,日军第二次侵犯中山,全县沦陷。当时日寇驻在中山有万多人,到处杀人放火,强奸妇人,中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共中山县委根据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教导,千方百计建立武装,领导中山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   当时,中山县第五区的白石环武装,斗争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开展起来的。根据县委分析,白石环是中山县一区、五区、八区的交界处,是三不管的地方,日、伪和国民党的统治都比较薄弱,而且是中山和八区斗门的交通枢纽,有一定的战略地位,所以,要求在这里建立武装斗争。   1941年初,五区区委知道这里有联防中队,就提出要千方百计插进去。于是,党组织就派梁其颖和黄健平(即郑吉)及进步青年五、六人通过当地党员林仲鲁以带枪入股的办法,参加了当地的联防队,驻守在保良卡。其颖以杨韦的化名在这支联防队当文书。在斗争过程中,党提出了以下方针:(1)使部队逐步完全由党所掌握;(2)依靠群众,就地生根;(3)不断提高和壮大队伍力量,保住阵地。   为了贯彻这个方针,其颖等到人采取如下具体措施:当时这个地方很乱,乡绅有自卫要求,于是由林仲鲁出头,通过地方关系,把保良卡这支队伍变为白石环十八乡的地方武装。推当地人为中队长,郑英杰为中队副,实权由梁其颖、郑吉等到人掌握,并开展统战工作;(2)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又派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训练回来的方贵荣任小队长各党支部书记,掌握队内;梁其颖则公开对外。不久,又从外地调来一些党员为骨干,梁其颖编了一批教材,通过小组和个别谈话活动,加强党员和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3)加强群众工作,动员当地一些较为纯洁的青年参加部队,一年多以后,队伍由10多人,发展到40多人,又由上级调来一此武器。除了保良卡有点外,还在麻子、深湾设点。   部队建立起来以后,为了保住这个阵地曾进行过几次大的斗争:一是同汉奸大队长牛祥的斗争;二是同白石环三溪乡土霸陈容旺、国民党官员张惠新的斗争。他们都想用武力夺取保良卡。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的斗争,梁其颖等人保住保良卡,赶走了敌人。   斗争并没有结束,1942年10月间,国民党挺三几个支狗咬狗骨,互相争夺二区的三沙、五区的白石环和坦洲的金斗湾一带的地盘展开了一场仗后,奉命带着队伍转移到中山八区月坑的陈中坚部队,不久又调到凤凰山的肖强部队。 [center][B]长洲被捕 坚贞不屈[/B][/center]   梁其颖在凤凰山肖强部队约一个月,1943年初,又奉命调到中山县一个长洲乡黄超部队工作,接着党又派20多人到黄超部队作为基本队伍。   黄超部队成立于1941年间,属国民党挺三第二支队辖下的一个中队。曾受我党的影响,有点抗日思想。但以后逐步变质,成了一支“捞仔”队伍,队伍在份十分复杂。黄超是中队长,曾是共产党员,敢作敢为,后脱党,有捞仔作风。这个队伍有30多多,但小队长就有4个,黄中是其中的一个,并兼任伪乡长,另有一套人马。这个队伍大部分是捞仔,嫖、赌、吹都干,这是这个队伍的本质。   当时,中共中山县委派了一批党员去改造这支队伍,梁其颖就是在这种 情况下被党以梁凡的名字排到这支队伍工作的,公开身份是部队文书,实际上是做政治工作。为了改造这支队伍。同时在当地吸收一部分比较纯洁的政治思想工作。   可是,队伍中的“捞仔”不管这一套,所以,队伍明显分在两派。一派是进步的;另一泊是“捞仔”。由于进步力量不断壮大,“捞仔”们感到威胁他们的利益,所以队伍内部就暗藏着斗争。1943年8、9月间,黄超病死,由黄社雄任中队长,黄献文任中队副。就在这个转折关头。“捞仔”们就以特务长黄??(是一土霸)黄?(小队长兼乡长)为首,勾结当地封建势力和中山县的敌伪势力,企图消灭队伍中的进步力量。   黄??与黄?指使其爪牙高七在一个晚上带领汪伪四十三师包围长洲乡,逮捕梁其颖等 人。当时 天还没有亮,伪军把其颖住屋包围起来,大声打门,梁其颖知道出了事,立即起床,取出左枪,从开窗跳上屋顶,连跃过五间屋,伪军出爬上屋顶,向梁开枪,梁这时正巧走到居民黄坦的屋上即从屋顶跳下,黄坦此时已卖鱼去了,家里只有老母亲,就把梁起来,伪军来搜查,强迫、欧打她要交出梁其颖来,梁怕把老伯母打致重伤,便从屋内挺身而出,大声说,不要打她,要捉就捉我,我就是梁其颖,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其颖被捕、跟着梁妻温若萍也被捕去,连同捕去的有三、四十个群众,押到石岐“大公中学”内一个广场上,被蒙住眼睛,叫“鬼头仔”来认人。于是梁其颖、温若萍和两个从五桂山派来的队员卢安、冯安四人被捕入狱,其他人释放。不久,温若萍也因审不出什么东西来,也被释放。   梁其颖被捕后,囚在汪伪四十三师临时监仓(即西山寺—脚原统战部办公地址)把梁单独囚禁。但没有审讯,相隔二、三个月才由一个姓陈的伪军法处长来审讯,先后审了三次。审讯的焦点是不是共产党员,梁说不是,只是由于爱国,参加了挺三游击队,坚决否认是共产党员,出没有供出杀害,即使不杀害出不轻易释放,所以一方面抱着准备牺牲的决心,决不变节。一方面则知方百计力求出狱,恢复自由。以便继续为党工作。   首先通过组织亲戚朋友利用各种关系进行营救,如使些黑钱求得释放。当时县委代理书记关山,就曾托李枫(斗门县老党员)转托关系营救过,黄郁棠也出过不少力;更多的是由梁的妹夫黄伯盈通过各种关系进得营救,当中连屋出变卖了一部分,花了不少钱。后来,梁其颖的案件被判为:“虽不是共产党员,但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危害民国(指汪伪汉奸政权),按律判处死刑,缓刑十年,以观后效。”(大意如此),没有立即杀害梁其颖。   其次则实行越狱,在狱期间,曾策动过三次越狱。   第一次是在汪伪四十三师的监狱,准备在黑夜撬窗逃走。连脚镣的铁链出锯断了,后因内部意见不一,没有走成。   第二产供销是在伪政府的监仓,准备以“宵夜”为名,引诱监狱的管理员各警长等 人食“宵夜”,然后用武器(曾设法运入监仓左轮一支)胁迫他们打开临仓,将二十名警察拘留起来,穿超了变化,越狱不成。   第三次是在1945年9月间,抗日战争胜利后,利用国民党军队尚未入城期间进行。梁其颖等人的,所以又千方百计进行越狱,曾做了几件事:一是当时长洲部队有一班长黄达钦,比较进步,有正义感,同梁的感情较好,也曾被捕,正要释放。梁其颖托他利用抗战胜利的有利时机,在外想尽办法,通过关系胁迫汪伪四十三师放人。因梁其颖为抗日而被捕,现在抗战胜利,就应无条件释放。二是向汪伪监狱进行一次打开脚镣的斗争,结果胜利了,这就为第三次越狱作了准备。三是事前作好全仓的酝酿,在一个早上,利用清粪开门的机会,冲出监仓。这次越狱部分成功了,走脱了一部分人,但梁其颖让人先走,自己殿后,结果被截回。 [center][B]恢复关系 继续战斗[/B][/center]   不久,梁其颖的妹夫黄伯盈使用黑钱,和黄达钦、黄郁棠在外通过关系给汪伪四十三师的主要负责人施加压力而被释放。梁出狱时,因在监狱没得吃,骨瘦如柴,全身生满了疥疮。   梁其颖被释放后,急于找到组织关系,于是和黄伯盈匆匆到了南水落脚。先通过梁其靖找到赵明(赵当时是八区区委),梁对赵明说:“我已出狱,要求和组织联系。”赵明答应转告上级组织。   1945年11月间,梁其颖被通知到澳门,找到了在澳门市委工作的方贵荣同志,组织决定由方对梁的被捕问题负责审查和联系。当晚梁其颖把被捕和在狱中的表现,出狱等详细情况作了汇报。从此,梁其颖正式和党组织接上了关系,每月和方贵荣联系一次。1946年,方贵荣把梁的组织关系转交给斗门地下党的负责人肖志刚,确定考验三个月,才正式恢复组织关系。   1946年初,乾务乡人民迫切要求恢复被日寇破坏了的教育事业,成立乾务乡第一中心国民学校,邀请梁其颖回来执掌校长。经党组织同意,梁其颖回乡出任校长,为了办好学校,防止有权势的人安插素质低劣的人来校,他争取了独立自主的财政权和人事权.乾务乡拨款办校,每年有固定收入谷23.5万斤,掌握在手里,防止贪污,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目的。乾务中心学校有正校一所,分校5所,教职员工54人,学生1300多人,一个学期只用谷5万多斤,既节约了开支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深受群众的称赞。   梁其颖深深地知道,要办好学校,一定本有一批素质好的教师。1946年至1947年间,梁其颖先后安置从各地调来的共产党员就有14人。这些党员教师经常给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输送了一批表年学生的革命队伍。   此外,在1948年12月,乾东乡凭借大天二梁卫祥的势力,拒交游击队的军粮,梁其颖不顾个人安危,以他个人威信,召集乡委和农商委员联席会议,指出抗交军粮必遭惩处,该乡长梁钢智怕后果难负,即向中共游击队缴交2万斤军粮。   与此同时,中山八区已有民同盟组织在斗门和风中学活动,但一时找不到地下党,正在焦急,区委获悉后,分工梁其颖同他们联系。梁善于团知识份子,支持民盟的活动,致使斗门民盟活动比较活跃。   1949年8月24日,原国民党联防自卫大队长黄森、副大队长李国,率领中队长黄福兴、黄子雅两个中队武装起义,改编为泰山队。党为了加强这支队伍的领导,先后派梁其颖、黄洪、赵东、梁其靖、赵荣芳等赏到这部队工作。由梁其颖统管全面,1949年10月下旬,泰山队与中共骨干主力队北海队,在梁其颖、周挺等率领下进入五桂山区石鼓等村整编。泰山队改编者为中山人民义勇总队,黄森任总队长,梁其颖侨政治委员,不久,部队调回斗门。梁其颖这时已任中山县七、八区军管会副主任,任务极其繁忙,长驻乾务。 [center][/center][B]为民教事业作贡献[/B]   1951年,梁其颖调到中山县十区任区委书记,土改时由南下同志担任区委书记,梁改任区委副书记。在一次全县干部大会上,原十区区委委员梁其靖,被错划为打入内部的地主份子,拘留入狱,不久清洗回乾务乡监督劳动(梁其靖同志是老党员,冤案已平反)而梁其颖却因此而被株连,说他包庇梁其靖而被撤职处分.调到中山二区?角搞土改,但他并不气馁,努力工作,先后任队员、小组长、土改大组长。1953年调到佛山中学任副校长。   1954年梁其颖调回中山,任石岐一中校长,并先后任石岐市文教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石岐市副市长、中山县文教副部长等职,后任中山县副县长,主管文教工作,对中山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梁其颖任中山县一中校长时,团结知识份子,发扬有悠久历史的一中优良校风,勤教勤学,蔚然成风,学生文化基础扎实,图音文体开展活跃,德智体全面发展,为一中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所以,一中升学率很高。刘、高中毕业生有90.9%上大学。其中,中南美专招生,一中4名考生,全取录了,占全国考取比例10.9%。 [center][B]被迫致死 平反昭雪[/B][/center]   “文化大革命”期间,梁其颖被套上“叛徒”的罪名,轮番无婧的逼、供、讯。1969年1月2日被迫致死,家属受株连,其妻共产党员温若萍因而失了关系。大子梁昌成,1961年参军,1969年受株连转业,现在中山怡华集团工作。四子梁器成,原下放港口镇务农,因父亲问题出逃澳门,现在美国。   此外,其亲属还有:二女梁楚云和三子梁钢成,均在威力洗衣机厂工作。二弟梁超,是离休干部,住佛山。三弟梁尹光,现在南海市大沥镇风池食品供销站工作。妹梁春瑞,兄妹情深,梁其颖被捕后,与夫黄伯盈积极营救,并负责温若萍母子生活。   “四人帮”垮台后,拨乱反正,被颠倒了的东西重新颠倒过来。   1978年8月29日,中共中山县委隆重召开为梁其颖追悼平反昭雪大会。为了缅怀梁其颖同志,特将县委副书记李斌同志宣读的悼词摘录于后,并作为本文的结尾:   “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梁其颖同志。梁其颖同志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迫害,于1969年1月2日不幸逝世,终年五十四岁……。   ……,梁其颖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党员、好干部。几十年来,他热爱党,热爱毛主席,服从党的分配,努力为党工作。在革命战争时期,他立场坚定,贯彻党的路线,执行党的决议,斗争坚决。在招待改造国民党一支地方中队的傻中,做了大量工作。被国民党反动派围捕,顽强战斗,在狱中与敌人作了不懈的斗争。解放后转到地方工作后,梁其颖同志认真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和党的方针政策,忠诚党的事业,按照毛主席的文化思想来建设文教队伍。在党的建设和培训骨干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他光明正大、关心同志,团结同志,联系群众,积极工作,讲求实效,为我县文教事业的发展,为党、为人民作过应有的贡献。……最后, 我代表中共中山县委会,郑重宣布:梁其颖同志的政治历史是清楚的,党对他是了解的、信任的。应该恢复名誉。“                                 199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