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中的“平静”
—“文革”中的孙中山故居和我的经历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3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李伯新
孙中山是我国现代史上三大伟人之一。我在工作和学习中逐步加深对他的认识,他的光辉形象,使我衷心敬仰,+以致热爱有关他的文物及其一草一木。我在翠亨孙中山故居工作了33年,从黑头做到白头。在漫长的岁月里,接触到不少感动的人和事。“文革”时期,我正植中年,精力充沛,十年浩劫在孙中山故居的际遇,给我留下难忘的回忆,事隔虽久,记忆犹新。现把我的亲历亲闻忆述如下。
[center][B]兴建陈列馆 在布展中的曲折[/B][/center]
196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纪念的日子。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进行隆重的纪念活动。我国早在1965年11月,北京的新闻发布会上,公布成立以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为主任,周恩来总理等为副主任,共百名筹委成员的纪念孙中山百年诞辰筹委会。计划隆重纪念活动项目多项。翠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是孙中山的出生地,各项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在忙开了,不少记者来采访和拍摄见报。广东省委决定拨款十万元,在中山故居兴建陈列馆。中山县也相继拨款,在以翠亨为中心的公路进行修葺、绿化和美化工程。中山县委十分重视纪念这个节日,安排抓文教线的副县长梁其颖同志来翠亨蹲点,在农民刘交家中“三同”,主要抓中山故居兴建陈列馆的基建、公路植树绿化,同时也顾及当地农事生产工作。在费用开支方面,陈列馆基建开支占总数70%。新馆款式是红墙绿瓦、回廊式的,请中山县设计室黎宏耀工程师设计,由石岐建筑公司施工。由于经费不足,所以一切开支,更须精打细算。陈列馆内,地堂要填充大量河沙,我们找到中山纪念中学、翠亨小学支持,作义务劳动运河沙,只给一点酬劳作勤工俭学收入。这样,很快完成填沙的任务。陈列馆地基及距地面80公分高的墙基要砌花岗岩石角,就在翠亨村犁头尖山麓爆取石角,但运输路程有一公里多,而且周围是梯田,无路径通车。我到中山革命烈士陵园申请,分批领来偷渡人员(当时中山县收容站拨出一部分偷渡人员给该陵园管理处劳动的)来搬运大石角,每人每天定下一个数额,完成后多抬一百斤,奖大米饭半斤。这样,不但加速完成抬石任务,还卸下大量的红砖、水泥、钢材、木材等建筑器材,节省了一笔费用。梁副县长还到石岐,找有货车的单位,召开会议,请求支援运输建材,他们接受的任务,大部分是义务的,公收回一点汽油钱,这又节省一笔运输费用。当时就是用这些穷办法,建成一间既美观大方、又实用的陈列馆。爱到了不少人士的先赞许。基建完成的时间,已是1966年的夏天了。
这一年的春夏,各级党报和刊物,用去不少篇幅批判党内的走资派,要揪出并打倒党内的赫鲁晓夫,“文化大革命”实际已经开始了。“5.16”通知下达后,举国一下的大中学生。纷纷走出校门闹革命。机关部门,学校等的领导人,不管是否走资派,都一律要靠边站,接受革命群众的审查。我是中山故居纪念馆的领导人,自然摆不脱接受审查的命运。幸好,我们馆内一下只有四个人(干部二人,老工人一人,花匠一人),而且,没有很大的矛盾。我馆革命群众要出去大串连,我还借出私人单车给他们用。馆内的接待、清洁、花木浇水等工作、一概由我全责料理。“文革”开始时梁副县长返回县上去了。同年9月后,“文化大革命”宣布暂告一段落,大串连的人们又回单位工作了,梁副县长又回到翠亨蹲点,同时从县上各有关单位抽调一批美工人员来翠亨,开展陈列馆的布展工作。梁其颖同去带领我们到广州市通过广州市博物馆和广东省革命历史博物馆征集复制革命历史照片资料,得到两馆领导支持,又得到搞文物仓管的伍敏同志支持协作,她是中山县人,过去我们同在县文化馆工作过的,所以来复制文物照片工作很顺利。
我们在查阅复制文物照片过程中,两个馆的“战斗队”人员接触较多,因陈列馆已封闭不开放,只在馆中活动,他们主动接近我们,宣传他拉的观点,想博得我们的支持,以扩大他们战斗队的影响。我们只有唯唯诺诺应付了事。
梁其颖同志回翠亨村,日夜编写陈列馆提纲,确定具体内容,但是我们作任何商量,就把陈列大纲印制好。之后他对我说:“我订出这个方案最‘堪睇’(意即能长久观看),适合现时的形势要求,你要观察、适应形势才好呀!”
原来这个陈列方案,开头小部分陈列方案,开头小部分陈列孙中山在翠亨诞生,读书行医等,占整个馆展线不到十分之一,其余部分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直至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展品丰富,使整个展线排得密密麻麻,只是没有关联孙中山的内容。中山县从各方面抽来临时搞展览的同志满腔热情投入工作、热闹非常。有木工制制镜框,有人地暗房放大照片及剪裁装裱,有人写字,有人装嵌上墙。终于在1966年11月7日完成。8月邀请广东省各方领导人,主要是政协、人大、宣传、博物馆等单位领导人来观看提意见。其时,他们许多人已靠边站,谁也不敢说来“审查”,只能说提参考意见,当日10时许,各方人士细心地看完陈列内容,就在陈列馆大厅设下桌椅及茶水,各人就座后,由梁副县长主持,他讲述了陈列意图后征询来宾们的意见。大家沉默了许久,位人大领导指着我说:“你是这里的馆长,首先谈谈你的意见吧!”我起立发言,首先感谢党领导对陈列馆的兴建和各方人士百忙中赶到这里来审查。然后陈述自己的意见:陈列内容和馆的性质不相符。因为馆的大门口上方石板刻着“孙中山故居陈列馆”,展示的内容应是中山故居的辅助陈列,题材应直接讲孙中山的;但目前的内容讲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走向胜利的中共党史,但又不完全是党史馆,其中有孙中山早期部分,因而三不像。我个人认为按毛主席《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讲的三大功绩为主线去陈列,才符合馆的性质,又适应当前的形势。我的发言,引起与会者议论纷纷,最后,接受我的意见定案,按毛主席赞扬孙中山三大功绩重新陈列,要求赶在12月开放展出。这一下如炸弹炸开了,筹备了几个月的展览,要求三天内完成重组排列,何其紧迫!特别是搞美工的同志,叫苦连天。当送走这些领导人之后,梁副县长急忙召集我们开会,以责备的口吻连问:现在怎么办?怎么办?显然心急气躁。当时从广州市来支持陈列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林鸿暖同志说:“且莫急,现在这里现成材料有的是,如许多有关照片,各种规格镜框都现成,民线资料有效,由我开一晚“夜车”,把计划搞出来,然后和李伯新二人分工写照片说明。陈列顺序先是孙中山早期史迹,接着三大功绩为重点,最后是逝世情况。只要大家合作加班,我看可以按时赶出来。“听了林同志的话,全体同志劲头又来了,大家同心合办,把有用照片留下,其他拆在一边。我和林鸿暖同志按现有内容分定展线位置,二人分工重订内容,合适的照片不动,缺的重拍,故居馆藏的资料大派用场。在这三天半时间内,工作人员日夜拼搏。有些人用金铝薄重制毛主席语录,忙不停手;放晒照片的,通宵在黑房操作;负责写说明文字的、装裱的日夜奋战。他们制作的上墙版面,按规定的尺寸一点不差。到11号下午,一个既严肃又美观,按更新内容陈列的图片展览终于赶出来了。所有工作人员都熬红了眼睛,疲累不堪。但他们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心情,是难以形容的,他们是为完成政治任务而奋战,是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具体表现呵!当晚,他们最需要的是甜甜地睡一觉了。而我们中山故居的工作人员,还要把凌乱而多余的版面、纸碎、脏的地面,来一番大清洗,以迎接12日的开放。过去我们设下的留言簿,都是写上“很好,但地方不够清洁”的字句,意见很对。这次我们认真查察卫生死角,彻底清理。
11月12日上午9时,陈列馆经过筹备经年,以崭新的面貌出现了,周围遍插红旗,有点节日气氛。但是,没有搞开馆剪彩等仪式,只是静悄悄地打开大门,迎接四方观众,当时自己的内心上感到萧瑟。
是日上午10时,设在中山纪念中学礼堂的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开始了,以式农兵代表为主,以及各界人士出席的约四五百人,前排座位稀稀疏疏,又没有指挥组织后排人员往前挪,显得零零落落。会议开得既不隆重,也不热闹。大会由县委常委、副县长邓永年同志作主讲,论述纪念孙中山诞辰的重要意义,随后还有几个人发言,其中少不了有工农兵代表发言。这这样结束了大会议程。因为运动当头,许多领导人都各怀心事:今后当权派谁下水,谁上岸,就看各人的实情和际遇了,命运非掌握在自己手里,谁也不知道结果如何,那时人午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中山县政府和南朗人民公社两级领导同志作了很好的安排,布置在翠亨村纪中校道两旁和故居陈列馆门前的空地上,由商业、供销部门将各种日用商品摆设二三十个摊档,任人选购。购物者熙熙攘攘,有点节日气氛。还有更热闹的是中山县文化局组织安排中山锦添花粤剧团到纪念中学大体育场公演三晚粤剧,免费招待孙中山故乡人民。由于刻团演员演出卖力和认真投入,博得广大农民群众好评。日间人午交谈都在说:“演‘亚霞‘的演员真情流露,最动人关头她真的流下泪来,真是好睇呀!”这几天,使沉静的翠亨村,一下子热闹起来。使孙中山家乡人民对孙中山百年诞辰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在北京,12日召开了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万人齐集人民大会堂。原本由刘少奇主席作纪念报告的,由于他实际上已靠边站,只好由周恩来总理来作这重要报告了。
[center][B]难以应会的事[/B][/center]
就我所知,全国各地有关社会博物馆,不是属“黑线太粗”,就是有“严重问题”而陆续关闭了。这些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以全身出来社会闹革命,组成各个战斗队出社会串连,演变成派别,加入了旗派或总派。然而,孙中山故居陈列馆天天保持开放,故居变然。在阴霾密布天空的岁月,上级没有通知关闭,又没有什么革命派来查封,故维持正常开放。
为什么保持开放,都到革命造反派冲击呢?原因:一、陈列馆大厅正中全文展示毛主席发表《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文章,而文章前面高高放着毛主席石膏像,大厅两旁有两幅巨型油画,左边是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右边是开国大典。不少红卫兵进来,都很虔诚地抄录着毛主席的文章,因为这是最高指示。中山故居也有其全文摆放在故居入门走廊显眼的地方,因此长期以来相安无事;也是因为中山县人民表现了对孙中山的热爱,加上毛主席赞扬孙中山的缘故。不过,在极左恩潮充斥的社会,孙中山作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物。不一定被所有的领导人士看好,这也有实例,容我午下面再谈。
孙中山故居陈列馆,有多个玻璃柜台展示文物,其中一个柜陈列孙中山1956年诞辰90周年及1966年百年诞辰的纪念章和孙中山纪念邮票。纪念章是由上海制章厂制造,制作工艺精美,观众赞好。1968年至1969年期间,社会上出现收集和保存毛主席像章热潮。有些红卫兵,出于对毛主席敬爱,穿上绿色军装,从帽子到衣襟都挂满了毛主席各式像章。当他午在陈列馆抄完毛主席的文章后,入内看到孙中山的纪念章像发狂一样在追求。一群人立刻围过来,迫不及待地向我索取。而我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我们收来仅仅这几枚,全都放在这里陈列了,并无多余。他们不信,有的提出用多枚毛主席像章换回一格孙中山像章。我们也婉谢了。但他们围着不放,直到追到我的宿舍求索不舍。一连几天是这样,真是烦不胜烦。我意识到将会出事,傍晚闭馆时,把柜中的5个像章收起3个以防不测。次日,几位恋章不走的青年人发现柜中少了几个像章,疑是我已换给别人,就严厉批评和缠着我不放,我深怕他们组织对我批斗,就推说要到故居给花木浇水,离开陈列馆。到故居浇花木水不久,一位翠亨青年来报,陈列馆放章的柜给人打烂了,什么也不见了。我跑到现场一看,果真如此,徒唤奈何。缠着我换像章的年青人也悄悄溜走了。
有一次,广东省抓宣传文化线的领导人下来陈列馆视察,当看到毛主席赞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一部分,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政策时,这位姓杨的领导对我说:“孙中山真正政策是溶共,不是联共,你看这幅画就有问题了(指孙中山和共产党代表李大钊会谈的巨幅油画),我们要贯彻毛主席革命路线呀!自从1921年我党成立以后,就要以毛主席革命路线贯串整个陈列馆了。这幅油画太不合适了,应拆下换上毛主席论述我党领导孙中山革命的语录才对。”他余的既严肃变亦“在理“,只欠根据,无从遵办。不过,领导者有能量的,他跑到佛山地委宣传部谈及此事,地委一位姓陈的副部长当即带人下来督促我们“整改”,要拆下油画,选好毛主席有关语录补上。他对我说:“老李,我们开展元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要搞共产主义了,而孙中山不外搞三民主义,我们向他学习什么东西呢?多用毛主席语录宣传才对呀!”
其实,孙中山和李大钊在上海会谈确有历史事实,这幅油车是不会违背历史事实的。既然上级领导亲自督促,只好遵命把油画拆下了。然而要找寻一条共产党领导国民党和孙中山革命的毛主席语录,谈何容易。我从毛泽东全集第一篇文章找起,一定不漏地找到最后一篇文章最后一句,仍无出处,我想莫非这位领导者未发表过的文章或文件中看过毛泽东有此佳句?这就不得而知了。既然这条语录不能和观众见面,这有待补充的版面只好束之高阁了。
四人帮掀起“批林批孔”的热潮,其矛头是直指周总理的。关于批林批孔,上级文化部门有批示精神,要求博物馆部门加入有关批孔的陈列内容,才能紧密配合中心,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我们为此绞尽脑汁,也无从着手。因为孙中山 的基本陈列,是较固定的,不是一般展览,不可能每一个政治运动都要博物馆配合中心,这都是文化出现的些怪现象。
[center][B]破“四旧”和横扫“牛鬼蛇神”[/B][/center]
文化大革命进入破“四旧”和横扫“牛鬼蛇神”的高潮阶段,中山故居邻近的中山纪念中学,搞得火红火暴。红卫兵和造反派批斗和按迫害教师的手段不断升级,发民到惨不忍睹的地步。例如,每到开饭时,要一些被戴高帽的老师,一手持高帽,另一手持食具,爬过用长凳排成的“长蛇阵”,到取饭的窗口才能站起来。一些年老体弱和患病的老师爬过时,苦不堪言,痛不欲生。类似体罚,时有见闻,至今想来,仍令人气愤。
“最后通谍”:当破四旧之初,纪念中学学生组织各式战斗队,这些战斗队要在破四旧运动中立功,到处施行“革命”行动。有一个战斗队,看到中山故居正厅两旁的酸枝桌椅,每张都有一个寿字,木刻屏风有蝙蝠,神龛顶上有太阳状的金色木刻图案等,认定都是“四旧”,要统统砸烂!我们向他们解释说:“毛主席说孙中山是伟大革命先行者,他亲手用过的桌椅等物,是受国家保护的文物,要打烂是容易,想修复就难了;我们单位也有革命派,若属“四旧”的东西,我们会砸烂的;寿字寓万寿无疆,金色的红太阳,是今天称颂的好东西,请你们考虑。他们商量过就说:暂时封存,三天内你们不处理,我们就来砸。他们说着,就动手用纸条将寿字、蝙蝠等封起来。而金色圆形木刻位置高,嵌于二楼,人们攀登时无从受力,他们为表现勇敢,用诸多办法也封不到。当时 有个为故居执漏的工人见到他们的情形就说:“爬上去很危险的,未封到已跌死,做一个鬼在这里,搞脏这个庄严的地方,你的父母一定很伤心。”这些人主停手了,即用报纸写下“最后通谍”,内容不外限期三天内砸烂“四旧”东西的字样。那时我们心里万分焦急,只想如果保护文物。当日下午,我到翠亨村杨岳根家,寻求外援帮助。杨岳根在纪念中学读书,其父杨东顺是贫家,父母姊妹都在村务家。我将情况告诉他们,他们听了很气愤,岳根要立即回校发动学生开展辩论。杨东顺表示,谁敢破坏故居文物,我们必定狠狠揍他。晚上,我连续到多家农户去宣传,争取到他们的同情支持。表示到第三天一定去故居守候。
当晚,杨岳根返回学校,发动其他学生与该战斗队开展激烈的辩论。该战斗对仅一小撮人,势力孤弱,败下阵来。第三天上午10时许,翠亨村民杨东顺等多人,拿着锄头扁担站在中山故居门口守候。不久,该战斗队又敲锣打鼓来到中山故居门口,看见势色不对,只有大叫一轮口号,撕下“最后通谍“,灰溜溜地走了。我即时感谢当时农民对中山故居工作的支持。
偷菩萨:翠亨村有一间北极殿,是孙中山砸烂神像的庙。已年久失修,就由中山故居出资维修,如白蚁蛀坏的杉桁,是故居更换的,台风打烂瓦面,亦是故居维修,为保持其完整,曾借给翠亨小学开办幼儿园两年。这场破四旧运动一来,气势汹汹。我考虑到被孙中山毁坏这尊菩萨(是“行神”竖起中指,右手持剑,每正月十五菩萨出巡,人们必抬着他走),是他曾向群众宣传破除迷信,将该菩萨竖的中指及持剑的手折断过的,也算有关孙上山的一件文物。今次破四旧队伍一定会毁坏它。自己是无力保护的,只得一个办法去偷。当时在故居工作的只有我和一位姓程的花匠二人。我俩合力在傍晚时将该“行神”捧回故居厨房的小房子里。我们拿回菩萨的第三天,这座庙堂的各类菩萨被破四旧队伍砸个稀巴烂。我走到现场见到满地菩萨“尸身”,十分狼藉。庆幸自己及早动手偷到一件重要文物,这件事只有天知地知两人知,以为无事。
我是单位的当权派,那时“靠边站”做具体劳务工作。其化同志常外出串连活动。有一天,我上石岐购物,顺便去文化局看大字报。看到署名“革命群众”的写了我两张大字报,提到破除迷信又搞迷信。我一相,一定是和偷菩萨的事有关。回来的路上进行思想斗争,觉得既然有人揭露,那偷菩萨的“秘密”掩盖不住了。考虑转移菩萨也不是办法,倘若他们硬是迫我交出,那时后果更糟。思来想去无奈何,就横下心,也来一个“革命行动”,即返故居,提起该菩萨放在厨房的炉子里,一点火便烘烘燃烧。原来这尊菩萨是用香胶制成的,经过多年风干,遇火即燃。这位北极帝君冉冉飞升,不久只剩下一堆白灰了,我有意保留着。次日,我见到文化局几个人静静地真奔故居厨房小房子里,找寻一回无所获,出来见到炉膛一大堆白灰便即明白,悻悻地离去了。我心里说:“唉!逃过一次大难,不然“企波台”、游街有我的份。
“拆北极殿:我平日和翠亨村干部和群众打交道多,建立了感情。他们有人婚嫁,也请我去饮喜酒,村上有什么事涉及故居的,总找我商量。在破四旧风盛之时,他们酝酿拆北极殿,欲取材料建一座碾米加工厂,和我商量时,我持反对意见,理由是孙中山破除粮食的遗迹,若一拆下,夷为平地,就什么也没有了。我说:孙中山是你们的乡亲,你们要用实际行动支纪念他呀!”他们和我商量了几次既没统一共识,也没有动手支拆庙。翠亨生产队的多种经营搞得不好,单一稻谷生产,其他收入很少,因而社员分配水平低。许多村民靠侨汇生活,无侨汇的社员,生活清贫,这部分人主张拆庙堂的多。然而中山故居也没有其他收入,是无法资助他们的。翠亨村党支书何芳同志,到南朗公社,找到党委书记黄其新同志,提出群众要求拆庙的意见,黄书记就来找我说:“村里要兴建碾米厂,奈无材料,集体有困难才想到拆庙堂取砖瓦用,这是集体的公益事业,我们要支持的。再说,当今破四旧势不可挡,我们都不要管得这和多了,让群众自己去处理吧!”我说:“这庙是有关孙中山的文物,实不该拆,你作为书记也这样说,我亦无话可说。但是,庙中几块石碑、石块要送给故居留用。黄书记满口答应。当日下午,我走到村中北极殿,见到农民已到屋顶动手拆开了。生产队长何培,指挥社员将拆下的石碑和石条石块送到故居,我们用于公园建石?石凳,使翠亨农民早晚出来乘凉,也有地方坐。其中三块石碑,刻载着当时修庙堂捐款的碑文,内有孙家祖辈捐赠记载,是研究孙中山祖先家庭经济善的一个宝贵的傍证资料,我们将它作为重要文物保存下来。
[center][B]一个人留在故居工作的日子里[/B][/center]
有人说:中山故居关门一年,社会上都不会饿死人的。在“踢开党委闹革命”时期,故居工作更不受社会重视。故居原有4个人,其中一位老工人年近70岁,办理了退休,一位花匠下放农村劳动,一位干部下了干校,剩下我一个人坚持日常工作。
中山故居面积不小,新建陈列馆600平方米,还有一大片园林下的通道、石凳,每日落下树叶不少,周围有花木200多盆,分布在前院和后园。我一个人搞清洁,从早上到中午还未做完,跟着要给花木浇水施肥。总之,从早到晚,忙不停手。每到春节前,还要买菊花苗回来栽种。一年到头,无所谓假日,春节更忙。星期天休息日这个词义在我脑中已没有反应。“清理阶级队伍”时,各单位对有政历问题的干部进行审查,常有人员外调到翠亨。因附近没有招待所,就跑到中山故居来求宿。当时公家有三两张床空着,配有棉被帐,这些外调人员可受免费招待。挂蚊帐送被搞清洁,这又是我额外的服务。有一次作为“同志加兄弟”的越南英雄团人士来参观,要在此食饭,四五席饭?,炊事难办。后来由中山县委招待大茶壶派出厨师,携带食物,到中山故居厨房加工制作。席设中山故居大厅及寿屏房。还有接待美国檀香山的华侨参观团等也是如法炮制,第次招待过后当然要大搞清洁,我时常干到天黑才回家。
1969年秋,中山县公安局派出一同志到中山故居宿舍住宿。他每天到各村巡察,对四类份子进行监控。从我从年所积累的接待经验来看,好像是有重要从物来参观的迹象。但他为了保密,不将实情告诉我,我只装作不知。一天早晨,我略搞一番清洁后,就将陈列馆及故居大门关闭,对该同志说:“我今天不开门了,要到石岐买花苗回来栽种。”“说完准备出门,该同志即紧张地说:“不行,这两天恐怕有人来参观,你不能走呀!”我说:“天天都有观众来,不在乎这一天呀!”他说:“对不起,这两天无论如何也不能走开”。我无奈留下,又把故居和陈列馆大门重新打开,中午也不敢离去。约在下午一时多,见到一个车队,从珠海向石岐方向的公路进发,有吉普车,有小汽车。但车队不驶入故居,只在故居旁边的公路上50米远的地方极慢地行驶着,在观看中山故居侧面。当车队走过有树木遮挡的公路时,就加速前进。这位公安同志见车队不进来而又远去之后,如释重负。他稍事收拾行李之后,就和我坐下来,边抽烟边说:“我这次下来,是作外围保卫的。你在这里工作,已接待过不少中央领导人,我每次有任务下来时,大家见面无所不谈,但这次对你保密,一是运动当头,二是上头叫保密,很对不起。现在不怕对你讲,这个车队是林彪一行,计划到这里参观的,为什么不进来我不知道。感谢你几天来对我的接待,现即告别,后会有期”。说罢,匆匆走了。许多中央来的领导人,我都接待、导游讲解过,其进程常有变化,所以该车队进不进来,我是不会那么紧张的。
林彪一伙推行“忠字化”“红海洋”时,社会上盛行“天天读”、“早请示”、“晚汇报”和“饭前三句话”。因为单位只有我一个人,所以上述这些都免做了。当时县文化局领导在新的形势下,要组织文化队伍新秩序,号召一帮一,一对红。中山故居一个人,中山图书馆也只留下成子君一人,两个单位、两个人结成一对红。但这毕竟是流于形式,因距离太远,很少机会联系。各自考虑完成每天大量的工作任务,无心思“一对红”。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作全盘否定了。十年浩劫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是刻骨铭心的。全靠邓小平复出,拨乱反正,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打破精神枷锁,才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
上面写了很多个人经历过的事情,只是通过具体实例去反映“文革”时期,在极“左”思想支配下,人们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现实。文章涉及到的人和事,是尊重史实而言,不针对某一个人,希望这一点得到有关人士的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