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的艺术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在过往的一段日子里,人们通常把澳门视为“文化沙漠”。事实上,澳门不仅在历史上曾是东西文化的交汇点,而且,直到现在,政府对文化的支持力度很大,并有一大批默默耕耘的文艺工作者。
由于生活节奏急速,地域小,澳门的文学大抵上属于“快餐文学”,养不起专业的作家。但也由于这一点,澳门文学的商业味道特别淡,作家地位比较超然,更能直面人生,反映生活,加上政府对作家出书通常都提供资助,所以澳门近年的出版事业十分活跃。
在澳门,一个艺术团体要举办一项活动,只要提前作出计划和预算,通常都可以得到政府的资助。从1986年起,中山市《香山报》与澳门的颐园书画会已连续举办过七届的中山、澳门(后来又加上新会)的诗书画巡回联展。澳门展场的部分费用,就是由颐园书画会作预算,由政府提供的。
1999年初,澳门政府更耗资9.6亿澳门元,在新口岸新填海区的冼星海大马路,建成了一幢宏伟、壮观的文化中心。文化中心主要由两组建筑物组成,其一为演艺大厅,其二为展出大厅。展出大厅名为“澳门艺术博物馆”,楼高五层,宽敞、明亮、设施十分先进。1999年5月,笔者曾专程前往参观,发现展品异常丰富,档次很高。既有展现中国传统书画精品的《广东名家绘画》,也有反映澳门历史风貌的《史密罗夫笔下的澳门》、《历史绘画》以及原来的贾梅士博物馆藏的《石湾陶瓷》,还有相当“前卫”的《千面舞台》。《千面舞台》既前卫,又十分怀旧,是由近20位澳门艺术家共同布置的,旨在让观众感到,他们也是“千面舞台”中的一部分,在澳门的历史巨轮上,你我他共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