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巴圣迹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澳门八景”是在1992年由8个澳门社团联合发起、从43个景点中选出,在此以前,也曾有过“濠镜十景”,因年代久远,大都已面目全非,湮没无闻了。
“三巴圣迹”就是澳门八景之一,指的是现在的著名旅游景点大古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的前身原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该教学俗称大三巴教堂,“三”是San的译音,“巴”是Paul的合并译音,“大”,则取其有别于另一间三巴仔教堂。大三巴教堂于1602年奠基,1637年落成,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直至1835年1月26日毁于最后一场大火,从此只留下一堵石砌的前壁,由于形似中国的牌坊,故俗称大三巴牌坊。可能因它有历百年风雨侵蚀而不倒,故被视为“圣迹”。大三巴牌坊上的雕像都很精美,是西方宗教艺术的精华。牌坊地下向有神秘隧道的传说。在牌坊背后,近年来兴建了大三巴宗教博物馆,于1996年10月揭幕。
在某种程度,大三巴已成为澳门的标志。
1993年1月,笔者访澳归来后,曾写成了一组“澳门八景”诗,其中的《三巴圣迹》如下——
“该咀咒 抑或感激/从炼狱逸出的大火/把劫余的前壁/?炼成小城之光?
“旅游车鱼贯开来/长焦距镜头悄然/跨越疯长的楼笋/1999——在望“澳门的基督教、天主教教堂众多,超过三、四百年历史的不少,比较著名的有圣母玫瑰堂、风顺堂、圣约瑟修院、仁慈堂、圣安多尼堂(又称花主堂)、奥斯丁教堂等,而在知名度上,都不如圣保禄教堂那劫余的前壁。站在大三巴牌坊前,颇能使人从沉思中获得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