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澳门俗称“澳门街”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4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在老一辈的广东人口中,常把省港澳三地分别称为“广州城、香港地、澳门街”。为什么叫做“澳门街”呢?因为,直至十六世纪葡萄牙人抵达澳门时,澳门所管辖的地域其实甚小。   这条短短的大街,在当时是十分繁盛热闹的。街北端有石闸门,闸门的墙上有两个宽逾一丈的石刻大字:“澳门”,这是通往香山县的通道,出了这个闸口的地方就不属澳门管辖了;街的南端,有座“红窗门”,这座门是有中国军队把守的,而葡萄牙人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门以南的南湾一带海边居住。闸门对下是货艇湾泊的地方,中国的海关就设在这附近,葡萄牙人要通过这个关卡,才能进入大街与中国人做生意(这种涉外的经商,在中国古代就叫做“互市”)。到了十九世纪中,由于海盗张保仔为患海上,中国政府曾派屯驻在大街一带,从此这条街就叫做营地大街,这个街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澳门的“小”,从历代的人口统计也可以看出端倪: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澳门的葡人约500-600人,两年之年增至900人,连华人合计,约为5000人;当1839年林则徐巡视澳门时,曾下令对澳门的户籍作一次精密的调查统计,所得结果是:华人1772户,葡人720户,合共人口为12000人。随着澳门市区范围的不断扩大(包括填海造地等因素在内),到1924年,澳门人口已增至184456人。   据1996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澳门总人口为454607人(其中常住人口为414128人)。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人口高密度地区,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近2万人,个别区域每平方公里超过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