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龙穴彩陶遗址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龙穴彩陶遗址位于南朗镇龙穴管理区,其保护范围约10000平方米,委托南朗镇文化站、南朗镇龙穴管理区负责保护。   龙穴彩陶遗址是中山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1986年的一次野外考古中发现的。在此以前,中山的史前文物研究是一片空白,历代修撰的县志对此并无半点记载。从1986年至1990年,中山的文物工作者多次在龙穴一带找到极具文物价值的从新石器晚期直到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的先民遗物,从而证实了至少在6000年前,中山的沿海一带,已是古越人的繁衍生息之所。   龙穴遗址位于龙穴村东南、珠江口西岸的沙堤上,包括偏北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彩陶遗址,偏南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生活遗址。两处出土文物均十分丰富,陶器有夹砂强纹陶罐、器座、陶壶、泥质彩陶片和印纹陶片等;石器有段石锛、孤背平腹石锛、扁平刃穿孔石器、石网坠,还有青铜石范、青铀剑(戈)等。   龙穴彩陶遗址只是中山古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处,其他比较重要的还有板芙镇白溪村遗址、大涌镇岗田村遗址、火炬开发区的宫花村遗址、小隐村遗址、沙边村遗址,沙溪镇秀山村遗址、南朗镇泮沙村遗址等,几乎遍及中山南部,甚至北至小榄的飞驼岭,所出土的文物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同属于珠江三角洲文化圈。   许多人把中山的历史说成从南宋开始,事实上,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只不过是香山以县建制的年代,而根据县志记载,香山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汉。而从以龙穴为代表的遗址群所出土的大量文物,则以无可怀疑的实物证据,证明中山的历史,最少可以上溯到距今的6000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