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陀庙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化陀庙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大环管理区,其保护范围为从建筑外缘起向外延伸10米,委托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化站、大环管理区负责保护。
在封建时代,由于生产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困,社会治安不宁,抵御自然灾害及瘟疫疾病的能力薄弱,缺乏安全感的心灵需要精神的慰藉,所以除了传统的寺院、道观以及明、清以后传入中国的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之外,大小神庙遍布城乡。资料表明,在建国前夕的1949年,仅在中山市城区石岐,大小庙宇多达53座,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倾向。细看名目,可谓庞杂万分,无奇不有:东岳庙、文昌庙、华光庙、北帝庙、城隍庙、龙王庙、观音庙、玄坛庙、财帛星君庙、社稷坛……,大小神灵各司其职,俨然是一个神化了的封建宗法社会的缩影;关帝庙、华陀庙、他颉庙,供奉的是历史或传说中的各行各业的祖师爷;康真君庙、天后庙、金花娘娘庙、车公庙……,祭祀的是南粤或中山本乡本土的曾为民众作过贡献的人物;至于牛王庙、乌将军庙、罗相公庙、吴相公庙等,则来历如何,难以查考了。建国后这许多神庙陆续被拆除,剩下的已不多。
华陀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神医。他在《三国演义》中为关羽刮骨疗伤的故事妇孺皆知,深受民间敬仰,他最后不幸为曹操所杀,乃至医术失传,又历来为后人所扼腕。所以医家把他奉为祖师爷,立庙祭祀,是很自然的事。在中山,华陀庙原来不止一座。在现今的民生路和中山路的交汇处附近,即民安街尾,原来也有一间华陀庙,今已不存,但老辈对此依然记忆犹新,过去岐关公路的总站就设于此处,称为华陀站。
现列作中山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华陀庙位于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大环管理区,一进三间,属典型的清代建筑,庙前檐壁和左右侧门外墙饰有灰雕,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