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铁城东门城墙遗址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铁城东六城墙遗址位于中山市中区扒沙街,与月山公园隔街相望,目前已成为中山一中的后围墙的组成部分,其保护范围为从城墙外缘起向外延伸10米,委托中山市第一中学负责保护。   香山县是在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立县的,而县城城址的确定,则在其后二年,因“布铁沙于地而筑城”而称为“铁城”。据史籍记载,由进士陈天觉主持修筑的城墙原为土垣,周长450丈,规模是相当小的。至明代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由守御千户陈豫主持,改筑砖城,城墙周长扩大为636丈,每边平均也只有500米左右。现对照原刊于县志的城廊图,让读者想像一下古代的“铁城”有多大:从西山起,至扒沙街、月山、上下河泊、治安街、弓箭巷,再回到西山,便沿着古“铁城”的城墙走了一圈。而4个城门的位置分别为:东门(启秀门)位于今孙文中路、扒沙街交界处;南门(阜民门)位于今民生北路、缸瓦巷交界处;西门(登瀛门)位于今孙文西路、民族路交界处;北门(拱辰门)位于今拱辰路、小较场街交界处。   古代有城必有池,池就是护城河,城和护城河所构筑的防御休系,就是古人所说的“城池”。现今,所有护城河都已被填没或覆盖,仅留下九曲河、水关街、上下河泊、后岗涌等地名,留给后人凭吊与想像。   扒沙街的“铁城东门城墙遗址”是古铁城城墙保存至今的唯一残存部分。从孙中邮局旁的月山里直上月山公园再转扒沙街,我们便可看到这段古铁墙,均用长尺二、宽六寸、厚二寸半的城砖砌成,墙上长着盘根错节、遮天蔽日的古榕树,自古便有“万年荫”的美誉。   直至清末民初,铁城城墙仍基本完好。1921年,主持香山县务的县长吴铁城为了发展经济,决定拆城修路,到1925年其继任都终于把四个城门及绝大部分城墙拆毁,最后只剩下位于扒沙街的这一小段。   在历史上,铁城与石岐是两个不同的地域要领铁城指城内,石岐则批城外从现今民族路口直至岐江边的区域,包括繁盛的商业区孙文西路在内。所以老一辈的居民要到孙文西路购物逛街,总是说“出石岐”,这里的“出”字,就含有出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