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水桥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泮水桥位于现今的中山市人民医院门外,其保护范围从泮水池外缘起向东南、西南、西北延伸10米,东北延伸6米,委托市人民医院负责保护。
大凡桥梁,按其用途区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为沟通两岸的交通设施,二为园林小景的组成部分。泮水桥属于后一类,它原是“学宫”的附属构筑,位于原来“学宫”的圣殿之前,照墙和牌坊之后,时至今日,从表面上看来,它只是人民医院门前起点缀风景作用的一道小小的单拱石桥,但要是回溯到奉行科举制度的古代,它却是相当神圣而威严的,尤其是举行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盛典的时候,那些尚未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是不话信步从桥上通过的,只能从泮水池边绕路走。
中山自古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早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即香山立县之后的第四年,即在“县治东一里,莲峰之阳”修建“学宫”,也称为“先师庙”。元代重建“学宫”的知县王天祥且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学校立则纲常明,纲常明则风俗厚,风俗厚则吾之国家虽与天地同悠久可也。”由此可见,早在800年前,中山人已把教育事业视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了。
“学宫”于1156年建成后,淳?四年(1244年)曾一度迁往城内。元泰定三年(1326年)迁回莲峰以南的旧址。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1370年)修复,其后,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重修,形成以大成殿为中心的庞大的建筑群。由于各种原因,“学宫”于70年代至80年代逐步拆去,改建为现今的市人民医院。唯一完整保留的,就是这象征昔日辉煌的泮水桥和半月形泮水池了。
泮水桥又名状元桥,建于明代,为单拱石桥,长13.11米,宽2.17米,高3米,两旁均饰以雕花花岗石栏板,栏板的柱头均饰以石狮,其工艺的精美,堪称中山现存古桥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