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洲山炮台遗址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水洲山炮台遗址位于中山火炬高科技产业开发区沙边村水洲山上,是中山市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其保护范围为整座水洲山,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化站及沙边管理区负责保护。
水洲山位于岐江水道的东河口附近,山高24.7米,占地约8000平方米,虽不险峻,却扼守着从珠江口进入中山城区的咽喉地带。水洲山炮台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年),原与一条高3.3米,宽0.7米,长120米的土围墙一起,构筑成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炮台的占地面积为660平方米,俯视呈椭圆八角形,正中设有三间室作驻兵之用,四周共有13个炮位,原有铁炮5支(已失),整座炮台是用垒土墙的方式修筑的,墙高4米,厚0.9米。
水洲山炮台是古代香山县海防的前沿阵地之一,不仅可以防御海盗,而且在抵搞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也发挥过重大作用。1841年鸦片战争时期的香山保卫战和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横门阻击战都曾在它附近打响。前者重创英殖民主义者于张溪口,差点活捉了英军的主帅;后者则在广州已经沦陷的险恶形势下,仍然接连取得一年内的两次阻击战役的重大成功。
1854年正是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利,被迫签订“割让香港”(1842年)的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之后的第12年。其时,在英军的逼迫下,腐败软弱的清政府甚至把珠江三角洲沿海的炮台和火炮毁弃了。而水洲山炮台,以及在它附近的规模较小的下岐山炮台、三仙娘山炮台,却在村民的支持下修建起来,成为保卫乡士的第二道防线。果然,到了1857年,便发生了英侵略者围攻广州城的严重事件。由此可见,当时的香山县衙与香山人民的加强海防建设是相当必要与及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