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巴黎交响乐团的郑志声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郑志声1904年12月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原名厚湖,长大后因有志于献身音乐,乃改名志声。少年时入广州法国天主教会的圣心中学就读,并在学生管乐队中音萨克管。稍后组织了广州早期的音乐社团“中华音乐会”,结识了岭南乐队的领导人洗星海。
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考入里昂音乐学院学作曲,并于1932年以优异成绩获奖毕业,1933年被推荐到法国最高音乐学府巴黎音乐院深造,学习作曲与指挥两个专业。1937年在巴黎音乐院指挥班以优异成绩——获两枚“贡固书“(Concours)——竞赛金奖毕业,成为指挥法国交响乐团的第一个中国人。其间,他与冼星海等组织了“巴黎中国留法音乐家学会”,还参加了中国留法人士组织的“抗日联盟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毅然回国效力,到重庆任职国立实验歌剧院及中华交响乐团,是当年名望最高的指挥家。其创作的合唱曲《满江红》(岳飞词)、歌剧《郑成功》等,堪称传世佳作。他所带来的巴黎现代音乐流派的信息和“新派”音乐的观点,在音乐界引起浓厚兴趣,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郑志声不仅在音乐上有很深的造诣,其高风亮节更令人钦佩。有一次蒋介石在军委会大礼堂举行交响乐音乐会招待美、英、苏、法大使和夫人,国民党高级官员都在座。帷幕拉开,郑志声在掌声中走出舞台,当他回身向观众答礼时,突然向幕侧喊道:“关幕!”值日副长官忽忙跑到后台追问:“怎么回事?”郑心声义正辞严地回答:“中国是文明国家,大使先生们也来自文明国家,我从欧洲指挥交响乐团到回国参加演奏,从未见过一边吃、一边听交响乐的事。我拒绝指挥!”直至华筵盛宴全部撒除,郑志声才在全场起立致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重新出场。
郑志声身兼数职,在敌机的“昼夜疲劳轰炸”中东奔西忙,还挤出时间重点从事歌剧《郑成功》的创作。1941年12月1日,他再次亲自指挥《郑成功》片断的演出,实在劳累过渡,20天后,不幸染上“黑死病”,于1942年12月24日逝世于宽仁医院,享年37年。
1942年在重庆市文化界举办的《郑志声教授逝世周年纪念音乐会》上演纪念郑志声的《悼歌》,沉痛地概括了郑志声短促而不朽的一生。歌词如下:
“十年海外苦飘零,寒操冷苦冰。朝诲夕训教学苦,矢志献身制黄钟。身先死,未志成,万代功业赖先生,云愁烟惨泪纵横,自此东方无正声。此恨绵绵永无尽,未完事业当继承,当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