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999年9月21~22日,在大洋彼岸纽约附近的康州首府哈德福城,举行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会议。这个会议吊耶鲁大学东亚研究所、雅礼协会和中国留美幼童纪念学会联合举行,题目是《容闳生平和学术论讨会》,因为,该年正好是容闳留学美国的150周年纪念。
容闳是中国第一个留美学生、第一个带领中国幼童前往美国留学的先驱者。为了推崇容闳等先驱者对促进中美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及其深远影响,康州州长正式宣布:9月22日为“容闳及中国留美幼童纪念日”。
容闳(1828-1912年),字达萌,号纯甫,香山县南屏村(今属珠海市)人。出身贫苦农家。1841年到澳门马礼逊学堂读书,1847年随校长美国人布朗夫妇赴美国,两年后考入耶鲁大字,1854年毕业,毕业返国后曾在广州、香港、上海等任职。1860年,他曾到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访问,向洪仁?提出富国强兵、革新教育、改良政治等维新派建议,但未被采纳。遂于1863年转而对洋务派曾国藩寄予希望,被曾委派等建江南机器制造局,赴美采购机器。1867年,他向清政府提出禁止外国教会干涉诉讼、开采矿产、选送学生赴外国留学、合资开办轮船公司等4条建议。建议被采纳,清政府决定从1872年起,每年选送30名童生赴美留学,派容闳任副监督。此后,四年内共选派了留学后120名。其后,清政府改任容闳为第一任驻美副公使,力阻清政府允许贩卖华工。1898年,他参加了戊戌变法,失败后逃离北京。1902年起在美国定居并加入美国籍。1910年曾介绍孙中山与美国军事理论家荷马李及财政界人士布思等认识,以支持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1912年病逝于美国哈福德市,著作有《本学东渐记》。
报载,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领事薛亚霏也参加了这次《容闳生平和学术讨论会》,他在会上的讲话对容闳一生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容闳的历史事迹表明了中国人民在上个世纪觉醒后,第一次把“科学教育兴国”放在重要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