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井”
几个人闲聊,偶然谈及一个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字谜“一字生恶,四面八只角“(谜底是“井”)。有人就感叹地说,现在的小孩子,连“井”是什么恐怕都不大知道了。 真的,随着高楼大厦的崛起,原先星罗棋布的水井大都被夷平了(不填平留下来也没有用,由于水质的污染,打上来的水不仅不能饮用,就是用来洗澡,皮肤也是痒痒的)。然而,对我们的祖宗说来,水井却是生活中的冰等重要设施。所以古书上说:“古者相聚汲水,有物便卖,因成市,故云市井。”市井即是市场,是墟集和城市的雏型。 中山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掘地三尺便有地下水涌出,不似黄土高原打井前须得请行家相“龙脉”,相不准时打下一百数十米也不见水。半个世纪前,在中山,几乎每幢房子都有一个以上的井,大街上还有公井。 那时节,小孩子要上街玩去,大人们叮嘱的不是“小心过马路”,而是“别掉进井里”,可见那时水井之多。 名气地响的,当然要数翠亨村孙中山故居门前的那口水井。故成改建前,井口的位置原来是一间破旧的小屋,1866年,孙中山先生就在那破旧的小屋里呱呱堕地。 随着都市化的进程,井水的质量渐次下降,我就亲眼看过一眼位于电镀金厂旁的井,打上来的水是褐色的,明显是受了铬离子的污染,要是饮用这样的水,等同慢性自杀! 有见及此,所以目前无论地城市和农村,都在实行自来水化。然而对中年以上的居民说来,井依然难以令人忘怀。井水冬暖夏凉,饮起来自有股天然的甜味,决非经过氯气消毒的自来水可比,尤其是泡上等茗茶时更是如此。夏天把西瓜抛进井里,捞上来再剖开,那份请甜要比在冰箱里雪藏美妙得多。更不必说那些公井的井台,自然而然地成为街坊邻里的交际场气氛 谓邻里之情,多半是在汲水和洗衣服进建立的,而且绝无功利思想,比在现代卡拉OK房建立的交情要醇厚得多,所以守望相助,所以路不拾遗,那份悠然自得,才真的羡煞现代的小民! 无论都市化的进程怎样,水井还是应该保留面一些的,不仅为了让孩子们猜中“一字生得恶,四面八只角”的谜,不仅为了保留南方城乡的这一大人文景观,而且也可以让它作为环境保护的标尺,什么时候井水又回复清甜可口了,那便是真正的科学昌明之时。这也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英国的泰晤土河不是重又由浊变清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