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石岐八景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随着中山市城市形象的声誉日隆和对外交往活动的频繁,如今,古老的《香山八景》和现代的《中山十景》已渐为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所传诵。
可是,未必有多少人知道,60年代初,在中山市的老城区石岐,由当时的石岐镇文化馆和摄影界合作,也曾举办过一次石岐新八景的评选活动,并请摄影师把8个景点拍成照片,又请诗人为每幅照片配上一首短诗,陈列于孙文西路真善美照相馆的橱窗里。当时中山还没有彩色摄影,每一张一尺多高的照片,都由人手在黑白照片上涂染彩色,以当时的物质条件而论,这已经是相当高的规格了。
这一辑冠以《石岐新貌》为题的八景,到底是些什么“景”呢?据笔者回忆,就是以下8处;烟墩花塔、月山公园、中山图书馆、工人文化宫、华侨大夏、服务大夏、工农兵剧场和石岐砖厂。
转眼30多年过去了,时至今天,如不略加说明,恐怕大多数读者将对这八景不明所指。
8个景点中,建于明代万历三十六年的烟墩花塔亦即“阜峰文笔”,是资格最老、知名度也最高的一处。古老的《香山八景》中有它,1985、1998年评选的《中山十景》中也有它,足见它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中山市的标志与历史的见证之一。
其次,月山公园建于30年代,是中山市内最早的公园;中册纪念图书馆即现今西山寺侧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建于1935年,两者的资历都不浅,而且至今面貌没有太大的改变。
座落于孙文西路的工人文化宫台建于1954年,30多年来,内部设施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临街一面的外貌,基本上仍保持原样。
服务大夏、工农兵剧场(中山影剧院)、华侨大夏虽然位置依旧,但已面目全非。其中,华侨大厦即现在的富华酒店的前身,当时的主估建筑只有三层,于1959年落成,最初用来办“中山县工农业展览馆”,后来才改办中国旅行社;位于孙文中路龙母庙街口的中山影剧院是一处几经拆建的文化设施,早在1919年,此处便在民居的前座办起了中山的第一个电影放映点“天外天影画部”,以后又先后改为中华戏院、工农兵剧场、中山影剧院等。
以上7处,均为旅游景点或文化设施,奇怪的是,第8景却评了间“石岐砖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当时评定八景,着重考虑的是“新貌”亦即建设成就的因素。而石岐砖厂,则是中山市工业中历史最为悠久而且直到60年代仍属颇具规模的工厂之一。《石岐新貌》所拍摄影的,就是它那排列成行成阵的晒砖的场面。
到今天,回过头来看60年代的《石岐新貌》,确实没有太大的观赏价值,这也正是它湮没无闻、经不起岁月淘洗的原因。俚不管怎么说,它到度反映了那个年工中山人曾引以为自傲的建设成就,自有其纪实的价值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