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狮风云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60年代初,沙溪公社(今沙溪镇)的圣猪狮大队曾经风光一时。
那时,圣狮被誉为全省“革命化的一面旗帜”。乔飞词曲的广州方言歌《学圣狮,赶圣狮》响彻南粤大地,前来“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平心而论,圣狮在当时确实是无愧于上级领导授予它的荣誉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单是那足有几个足球场大的水泥晒谷场,就令人感到一种依靠集体“战天斗地”的气魄。然而,鼎盛的背后存在隐忧,芝麻大的小事都被提升到“阶级斗争”的高度,圣狮人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被传媒重新塑造,变得神化了。
很不幸,1966年夏天,一场从首都北京中南海刮起、迅速席卷全国的政治大风暴,一下子把圣狮整垮了、整懵了。圣狮这面“红旗”是由原广东省委书记、中南局书记陶铸一手树立的,几经突变,陶铸 在一夜间从“中央文革领导小组顾问”的显赫的政治明星的位置,一下了滑到“反党集团”头子之一的深渊,沦为阶下囚。于是,被株连的圣狮也就一夜间从“红旗”贬为“黑旗”,成了“大批判”的对象。
往后发生的事情无须多说,总之是人亡鸟散,直到改革开放许多年后,圣狮的元所才逐渐恢复过来。
在那个年代,人们虔诚地相信文件和报纸上所说的每一句话,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人们可以那么轻易地接受从“唱圣狮”到“批圣狮”的急转弯,并且以双倍的狂热投入。
附图为中山县文艺宣传队在圣狮的晒谷场上进行的“彻底肃清刘陶在圣狮的流毒”演出的情景,亦既为当年的所谓“战地大批判”。其中的刘指原国家主席刘少奇,陶即陶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