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曾经大炬钢铁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很久以来就很想一写1958年的大炼钢铁,却苦于找不到相关的历史照片。曾经如此声势浩大,牵动千家万户的重大事件,竟然没留下一幅照片,这也是奇事一宗。
那时我还在读高中,炼钢的炽烈旋风“呼”地卷入了校园,大约是1958年11月的某一天吧,校长突然宣布停课炼钢,于是,一卡车一卡车的矿石(主要是磁铁矿、黄铁矿与石灰石灰石)和直径足有大半尺的松柴运进了校园,而学生则在化学教师的指导下,在操场里修起了焙铁炉的土法炼钢炉。学校也鼓励学生发挥“聪明才智”,于是,我们也兴致勃勃地根据在高一化学课本里讲述的那几页炼铁的原理和化学方程式,各班级扑克行设计土法炼钢的设施,没有耐火砖,就用普通的表砖红砖代替,反正炉火一生,总能把石烧得通红透亮。
所谓“焙矿”,就是把铁矿石堆砌成圆圆尖尖的谷堆模样,在中空的底部用焦炭燃烧,让矿石产生氧化还原反应:把磁铁矿和黄铁矿氧化成红色的二氧化三铁,以便进一步炼出生铁。但学校当时是无法开到工业用的焦炭的,就只好焚烧手臂粗的木柴代替。那时,矿石和木柴代替。那时,矿石和木柴都是免费运进校园的怎么焚烧也没有心疼。事后才知道,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几乎把全县的森林砍下烧掉了!
焙矿吸是前奏,到了真正炼钢那才叫壮观!只风校园到处火炮熊熊,10多个土高炉和天几夜地不停燃烧,除了铁矿和石灰石外,还把从家家户户窗台锯下的铁窗枝和砸烂的铁锅加进去了。什么时候可以熄炉不大清楚,反正胡乱几个小时后,觉得它炼好就是炼成了,待它次序却下来后,扒开炉壁,所有矿石都烧成了假石山般一团团的模样,这就可以敲锣打鼓地向工业局报喜了。
在校园如此折腾大煞费苦心一个星期后,矿石和木柴不再运来了,于是大炼铁的任务宣告胜利完成。称一称,所炼出来的“钢铁”大约总共有70吨重。事后很久,才知道那些产品有个很不好听的学名,名叫“烧结铁”,它们的下落如何?几入与炼钢同时,学校在操场挖了个不鱼塘般的大土坑,准备堆沤垃圾,搞沼气发电。 但到了后来,不知为什么,不再搞沼气发电了,却给了那70多吨“钢铁”作安身立命之所,上面再泥土一盖,一点痕迹也滑留下来。
校园炼铁告一段落后,我们才有机会接触具有实际意义的土法炼铁。那时县级企业在岐江西江马山一带兴修了小高炉群,当我们参观这些高炉后,开始模模糊糊的感到自己其实是在干了一个星期蠢事。
校园炼铁结束,全县性的炼铁才刚刚开始进入高潮,于是学生的劳动力又给安排了用场,主要就是替各企业的炼铁做后勤,具体地说就是替他们将“焙”过的铁矿石做分选工作,体积过大的用铁锤砸碎,然后再用筛子把碎成粉末状的筛掉。这工作不算太重,但是相当难受,一班工作下来,从头到脚都是红色的二氧化三铁微尘,即使戴了双重口罩,除下口罩时连吐出来的痰也是红色的。
顺带说一名,也正是这个时候,一个全民写诗的“大跃进”也搞得轰轰烈烈。校园内外都张贴满各式各样的诗歌,据说有的工厂几天内蒙古自治区就创作了诗歌数万首。这统计数字有多大水份我不清楚,但在内容上则是标语口号加上“玉帝低头,龙工献宝”之娄的“豪言半语”却是确凿无疑。我那时也写过不少,同样不大高明,现在能记起的就只剩下两句:“选矿十指赤,掌筛双颊红”。至少写的是实情实景,不是假话空话大话。
到底应该如何评价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铁,这不是本文的任务。我只想指出它可贵的一点,那就是培养了全民的工业意识,中山的工业基础原来相当薄弱。工业意识一旦为市面市民广泛接受,当大炼钢铁告一段落之后中山人就开始脚踏实地大办工业,终于建立了如今的整个现代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