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第一个拖拉机站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中山素称鱼米之乡,但是,直到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才由联全国通过当时的国民政府立法院长、曾任中山县长的孙科,赠送了两台美国生产的“法尔毛-18”轮式拖拉机给中山,并在沙涌进行了耕作表演。
建国后,为了在中山建立全省第一个农业机械化的示范点,省农业厅于1958年11月在中山沙朗设立中山农业机器拖拉机站,引进了苏联的德特-54型拖拉机3台,以后又陆续进口了一批苏联和东欧生产的拖拉机和配套农具。但是,由于中山的大部分耕地是水稻田,泥软水浮,一般陆用的拖拉机在水田上行驶是很容易下陷,无法操作。经过反复试验,最后把拖拉机的驱动胶轮改为铁叶轮,以增加泥水的承托力,最终获得了成功。在全国首创轮式拖拉机在水田耕作的先例。
从60年代开始,中山开始使用国产的东方式履带拖拉机,以后,中山又建成了农机厂,研制成功更适合中山水田使用的船式拖拉机等,中山的农机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附力为中山的首批拖拉机手于1954年在沙涌拖拉机站合照留念,请留意其中的女拖拉机手,妇女担任农机事业的先锋,这在全省是第一批,在全国也是较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