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孙中山远祖来自东莞的物证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996年9月,我应邀到南朗镇左步考察孙中山先生的家世源流,意外地在孙氏大宗祠里见到一方新近发现的《康公真君古庙碑记》。   这面石碑是用云石刻凿的,据说多年前曾被村民用作盖粪池板,近日拆建新居时才被重新发现。但只被视为一般文物,未受重视。   细读碑文,可知康公庙是左步孙、阮两姓居民于清光绪八年捐建的,距今约150年。   碑记指出:“圣堂康公真君庙者,我左步头东中两堡香火也。”“溯自洪武初,我前人(按:指孙氏)来居于乡,始辟中堡,阮族复来,由是为东堡。”碑记不指出左步头乡旧名平步头。   孙中山的远祖孙民章(常德公)是在元末因避战乱从江西宁都经南雄迁居东莞的,其四世孙孙玄从东莞再迁香山县(今中山市)。孙玄的长子孙缔儿即左步孙氏的始祖,次子孙缔宗即涌口孙氏的始祖,其后涌口孙氏后人再迁翠亨村。以上资料在《翠亨孙氏族谱》和《左步孙氏源流考》中都有记载,但尚欠足够的物证,加上学者罗香林的谬误,导致国内长期存在孙中山远祖来自东莞及来自紫金两种观点的激烈争论。   康公庙碑是孙氏先人在150年前留下的物证,对于“东莞说”是强有力的支持。不仅如此,由于它证实左步头乡旧名平步头,使左步孙氏族谱与江西宁都的《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准确无误地接上,从而证实孙民章的远祖就是唐代的东平侯孙利,由此上溯到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孙武乃至洪荒年代的虞舜。   左步孙氏与孙中山一家渊源极深,孙中山于1912年5月回翠亨村省亲时,曾专程到左步孙氏大宗祠谒祖。左步乡人近年重修孙氏大宗祠时,特意在宗祠外加建一座“孙文谒祖门”,以示永志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