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人民体育场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从太平路走过,走到工人文化宫侧门附近时,你会发现“小较场”的街名。你可能会问,这“较场”是不是古典小说中所说的“较场比武”的“较场”?是的。这里过去曾是香山水师的训练之所,有小河从附近通过。
有“小较场”就有“大较场”,位置就在如今的青溪路的砖厂附近,那是训练乡勇(陆军)的场所。至于练习骑马射箭,则在紫马岭一带。
以上说的,是明、清两代的旧况。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由于中山是侨乡,接受西方的影响较早也较深。西方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赛跑、跳高跳远、篮球排球等,传入中山并迅速获得中山人(主要是学界)的喜爱。30年代就建成了在当时属于较正规的田径运动场,这就是仁山体育场,位置在现在的孙中山纪念堂的石阶以下之处。运动场不算大,只能容纳一条250米的环形跑道。就在这个运动场上,中山曾培养出不少运动名将,扬威省港澳乃至远东地区。建国初期,这个体育场仍在发挥作用,直到1959年因城市建设而封闭为止。
1964年,一个新的运动场在悦来中路兴建起来,这就是附图所见的运动场。附图拍摄于70年代初,拍摄的是一个运动会的现场,当时它处于城市的外沿,正门开在悦来中路,侧门开在环城路(今中山路),照片下方所见的水沟的位置,相当于现在的民权路。这个运动场取名为人民体育场,面积比仁山广场大得多,不仅是市内最主要的运动场,六、七十年代常见的“万人大会”通常就在此召开。
1988年,人民体育场经历了一次较大的改建,场内分设有足球场、田径场,并添置了看台和座椅等设施,档次比前有较大提高,新体育场落成后,曾多次承担省的竞赛任务。
改革开放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1990年9月28日,一个大型的运动场——兴中体育场在东区奠基,并于1991年7月竣工,当年11月即承担了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中山赛场的任务。该运动场总投资为2200万元,占地123亩,可容纳12000名观众;到了1996年底,投资达1亿多元的中山体育馆竣工,该馆按国际标准设计,占地5.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4700多个座位。1998年的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的闭幕式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最近十年来,一大批功能比较齐全、设施比较完善的各类体育设施,像雨后春笋般在中山城区和区镇兴建起来。回想建国初年的狭小而简陋的仁山体育场,简直有天渊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