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河沧桑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小时读唐代诗人杜荀鹤的《送人游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莲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正渔歌。”
读后觉得很亲切。虽说他写的是姑苏,亦即是古代的苏州,但想来古代石岐的九曲河一带的情景也正是如此。就是到了我的少年时代,那一带与诗中所描绘的画图也没有太大的出入。
这里用上“九曲河”这一地名,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实际上,最少在二三十年前,每一段的小河都各有自己的名称,例如南门河、方基涌、后岗涌等,大抵上都是古代铁城的护城河的某一段,至今中区孙文中路段尚有条小巷叫水关街,那就是古代香山县水师的驻扎地点,可见河道是绝对不会太窄的。到了我的少年时代,水关街就只剩倚着房屋的一条宽约一米的大沟渠了,而到现在,自然是被“覆盖”了。
把以上小河合称九曲河只是近年的事,而且名称也是借用的。历史上,在县城以东尚有一条九曲河,不过早已湮没了,这一点要弄清楚,否则读起县志来要笑话百 进。
小桥流水确是小城一景,入了画特别好看,而且也很有实用价值,可以行船、撑艇,还可以游泳、洗澡,甚至提供非食用的生活用水。我的一位小学同学就住在这样的河边,前门向街,房屋的前半座是砖瓦平房,后座就悬空地伸出河面,那是在水里先立了几根木桩,然后再用松皮、松板搭建而成,有梯级可以下到水面,主要是作厨房、厕所使用,所有木板都擦得一尘不染、油光锃亮,很有舒适、温馨的居家感觉。据说,当冬天冷至呵气成霜时,用一瓦埕盛了热水放进河中,隔一时间再提起时,还可以捕到大鱼,这是因为鱼自动入内“洗温泉浴”的缘故。
后来,城市人口逐渐增加,生活污水成倍增长,终于使得这些小河变成了发臭的大沟渠,把它覆盖成道路虽可说是一劳永逸,但小桥流水的景色却从此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