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50载沧桑岐江桥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这里向大家展示的,是拍摄于60年代的岐江桥。   在悠久的历史年代里,岐江上并没有桥。行人商旅来往于河的东西两岸,就只能依靠梢公的摆渡。   到了本世纪的30年代,素以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办实业而著称的中山县长杨子毅,下决心在岐江上修桥,并已筹集了部分资金,在河上“种”下了几个桥墩,可惜,由于官场上的互相倾轧,他最后连乌纱帽也保不住,桥当然没法修下去,留下几个刚露出水面的桥墩,好不凄凉地年年岁岁空对风雨夕阳,供人凭吊。   岐江上的第一道桥兴建于建国后的1951年,是由石岐商会集资、由南下部队的工程兵施工兴建的。木质结构,长70米、宽4米,几乎贴着水面铺设,所以要在中间部分留一个缺口,放置两条木船,到了规定时间就把木趸船撑开,好让河上的航船通过。60年代该桥曾维修一次,趸船也换上了机船,附图拍摄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岐江桥。低矮的木桥虽然简陋,毕竟圆了中山人世世代代的在岐江上修桥的梦。   岐江桥的脱胎换骨,发生于1976年。位置还是那个位置,但却由木桥变成了钢筋混凝土大桥,桥面也扩宽为11米,两座龙门式机械吊臂雄踞桥上,到了规定的时间,卷扬机开动,把钢板徐徐吊起,船只就可以顺利通过了。   1984年,岐江桥又经历了一次扩建,桥面扩宽为19米,桥上机械吊臂的设计也更美观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岐江桥。   有趣的是,在拆木桥建新桥期间,岐江上曾出现过一条用木船一字横排锁定修起来的浮桥,人和车走在上面,很有点“三国演义”时代进了赤壁曹营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