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中山黄包车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今天给读者介绍的照片,原来的题目是《中山县政府之头门》,其所在位置即今天的孙中山纪念公园。在更早的历史年代里,这里地处铁城的中心,香山县署即建于此,民国初年仍为县府机关的办公地点,直到1930年唐绍仪任中山县长时把县府迁往自己的家乡唐家湾为止。
这里不打算多说昔日的县政府,而清读者注意那辆恰巧从县政府门前经过的“黄包车”。
“黄包车”大约是清末民初时期从日本传入的,所以又叫做“东洋车”,在中山俗称“牛仔”;拉车的车夫就叫做“车仔佬”。
黄包车十分简陋,仅一对拉手、两个轮子,再加一个制的车厢。不过,跟清代靠肩膀抬着走的“轿子”相比,已经是一大进步。至于有钱人家私用的黄包车在外观上讲究些,还装上一副铃铛,车一动,便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所以俗称“丁当车”。
建国以后,黄包车逐渐被淘汰,代之以人力三轮车和机动三轮车。近年,中山市的交通事业突飞猛进,自行车、摩托车家家拥有,个别“先富起来的”甚至拥有小汽车,至于公共交通工具,则除了公共汽车(大巴、中巴)之外,还有出租小车(的士)满街跑,扬手即停,方便极了。抚今追昔,简直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