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迪光电厂和它的女工们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看到照片上一字排从街上走过的四位青年女工没有,她们没有如今天的工厂员工那样有整齐划一的漂亮工作服,当然更没有摩托车代步,从她们手提的饭盒可以想像,工厂里连食堂也没有,条件真够艰苦的。然而,可以告诉大家,她们正是中山的第一代无产者,是中山最早期的产业工人。   据提供照片的收藏者介绍,这幅照片拍摄于30年代,照片中的主角是迪光电厂的女工,所拍摄的场景就是她们的下班途中。   迪光电厂的原址在悦来中路,即现今的城区供电公司。它的创办人是南朗濠涌村人严迪光曾在美国从事电气工作多年,民国元民(1912年),他抱着振兴民族工业的一腔热情,决心在家乡的县城石岐投资兴办发电厂,以改变石岐夜间靠煤油灯照明落后状况。他从美国购回两台1000千瓦的透平式汽轮发电机组,在悦来中路末端九曲河畔建成了迪光发电厂。当时,该厂的发电总容量为2000千瓦,输出的电压为2200伏特。经变压器输送到用户的电压为110伏特。用今天的眼光看,这么一点电量可谓微不足道,但当时已足够供给石岐全城的民居照明之用(家境清贫用不起电的家庭当然不少),据说,当时曾被列为全国的40家先进的发电厂之一。   严迪光确实是一位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的有心人。迪光火力发电厂刚投产,1914年,他又着手在家乡进行水力发电的尝试。他选中的地点是位于五桂山区的马踢水。经过勘测、设计和施工后,在马踢水兴建起厂房和水闸,并安装了一台400千瓦的小型水轮发电机,可惜在试车时简易引水管爆裂,未能顺利发电。不久,他本人又遭动匪掳去并被撕票杀害,结果耗资10万银元的水电站工程无疾而终。   50年代,笔者与同学一起到古香林游玩,途马踢水时,依然可见残存的水泥预制的导水管蜿蜒于山涧旁,睹物思人,对这位爱国爱乡华侨和在中山创建实业的先驱,心里怀着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