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治汽车,60年前驶进中山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平治”是驰名世界的德国汽车。至今,拥有一台平治汽车,仍然是许多中国人的梦想。然而,至少在60多年前,平治车便已进入中山。不相信吗?这里且向读者展示一幅照片。
照片中的这辆小货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平治”徽号,而站在小货车帝合照的,是岐关公路的建造者——设计师们。
岐关公路不是中山的第一条公路,早在岐关公路开始招股建造的民国十六年(1927年)的三年前,澳门华侨郑泗全便以招股的形式,开始修建从石岐学宫起直至张家边大环的东镇公路(又称岐环公路),并于民国14年(1925年)12月竣工通车。
然而,在中山境内真正起着大动脉作用的公路,仍然首推岐公路。
岐关公路的首创者郑芷湘原藉三乡桥头村,1924年从英国留学归来后,曾任广州烟酒税务局稽查处处长、两广盐运署署长。因开发两广公路有功,擢升东北五省公路处处长。他痛感于家乡公路建设的落后,履任不久即辞官归里,积极为在中山寿建公路而奔走。1927年,他的姐夫黄昌垣从巴拿马回到中山,他说服黄昌垣出资襄助,又发动乡亲郑礼卿、吴梅一、杨重庆等100多人,集资1200银元,成立“岐关筑公路公司”。1927年7月,以资本额20万银元正式注册,成立中山县民办岐关筑路行车有限公司。稍后,在县商会的支持下,向社会各界集资103万银元,连同地价折股9万银元,保证了岐关路的顺利兴建。
岐关路于1927年10月动工,由郭颂尧负责勘测定线;刘庆勋负责桥梁涵洞设计,其间,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回翠亨时,恰值修路到因难,立即指示“加速修路”,并入股一万元,此举消除了不少修路的阻力,加速了公路的建设。
岐关路东线于1931年1月17日正式营运通车,其对开点分别为石岐的天字码头(今岐江桥头东)和澳门的火船头街。沿途经关闸、萧家村、大金鼎、翠亨、南朗、张家边、华陀庙,全长66公里。1936年,西线建成,其路线从萧家村建起,途经三乡、深湾、恒美、华陀庙与东线接通。至此,岐关路的东西两线有如双臂合抱逶迤县境内南北走向的五桂山区,结束了中山澳门两地间靠肩挑的提步行穿越丘陵小路的历史,成为今天的广珠公路的中山珠海路段的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