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会说到民俗博物馆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照片中的建筑物,半个世纪以前,原是石岐镇商会的会址。
中山最早的商会成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名称是“香山县商务局”,民国元年(1912年)改称“香山县商会”。现在谈的主要是县城所在地的商会——石岐镇商会。建国以后,商会改称工商业联合筹备委员会,它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于1951年集资建成岐江桥,圆了世代中山人在岐江河上建桥的梦。
石岐镇商会的会址前身,原是天后庙,供奉的是天后娘娘,又称妈祖,中山人通常称之为“娘妈”(妈字读“马”音),由此又可找到中山文化与闽南文化的渊源。天后庙于本世纪初拆建设的指挥部,门前挂的是“民俗博物馆”的招牌。
其实,真把这幢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旧楼改建为民俗博物馆是十分合适的。因为,作为一条文化旅游步行街,确实需要一个展现它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场所。
据悉,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博物馆属下的“民俗语博物馆”已经省批准成立,将以“翠亨民居”为主体展现清末民初翠亨一带的民俗风情;在商会旧址兴建的博物馆可称为“民俗风情馆”,与翠亨的民俗博物馆有所区别、有所分工,主要展现30年代中山县内市镇的最新科技手段,加上实物,模型、雕塑,乃至现场制作等,把30年代中山人的衣食住行、民间艺术、土特产,乃至小贩的叫卖声等一一再现,馆里还可以设些小摊贩,专门售卖中山的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