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70年前的中山县政府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想见识过去的县衙门是什么模样的吗?这里就向你展示一幅“中山县政府”的历史照片拍摄的年代大约是二十世纪的30年代。   这所“中山县政府”的前身是城隍庙。位置就在现在的孙中山纪念堂公园内,现在的中区办事处后面。在古代的香山县,仁山一带是县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县衙和学宫都设在那儿,再加上管治神鬼的城隍庙,真可谓是“高度集中”了。   民国成立后,吴铁城在1921年当了香山县长,关于吴铁城其人的是非功过,争议颇大,但他确是一位思想相当激进的革新家。他一上台,第一个决定就是拆掉古老的城墙,从此,古老的铁城和城西的石岐连成一片,在拆城的同时,他还决定开辟马路,把几条狭窄却又互相连通的街巷扩宽为孙文路,应该承认,这些措施对其后的中山的经济发展,是起着促进作用的;再就是破除迷信,拆城隍庙,改为香山县公署。据老一辈回忆,从城隍等神像腹中取出的金肝银肺珍珠肠,就足有一筐箩。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者,香山县改名中山县,香山县署也就顺理成章地改为中山的县政府。   其后,国民政府委任的中山县长有如走马灯似的,这个来了那个走,有一年甚至换了5个县长,县政府的办公地点也是一再搬出搬进,到了建国前夕,原先做过“县政府”的这座建筑,终于变成了国民党的中山县党部,大概为了弄点经济收入的缘故,他们把党部的礼堂改成新世界戏院,于1948年8月开业,放映电影兼演出音乐曲艺,其后的经营每况愈下,连外省的“怪人团”也请来演出,以广招徕。   那时的宣传手法相当原始,主要是雇请一些临工,抬着一幅搭成金字模样的木折海报,其上写着戏名和主要演员等,一边走一边敲锣,以吸引路人注意。   记得那曾引起全城哄动的所谓“怪人团”,我也曾在大人陪伴下前往观看过。那时我只有六、七岁大,印象不算深,印象中他们其实只是由一些江湖卖艺人组成的演出队,节目有歌舞、杂技、魔术等。但主要的卖点却是一个名叫“巨人和萍果头”的节目,所谓萍果头,其实就是侏儒,纯属哗众取宠。   执政党的地方总部,竟沧落到这般模样,说明它已到了“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地步了。一年后,在1949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部队与五桂山革命根据地的地方部队胜利会师,接管了石岐,从此,中山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