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第一辑  沧桑巨变

孙中山与“中西药局”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892年7月,孙中山先生以“最优异”的总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应澳门绅商的邀请,到了澳门镜湖医院当西医师。   同年12月,孙中山向镜湖医院借银2000元,在澳门市政厅前地的仁慈堂附近开设了一间西药房,名叫“中西药局”,该药局稍后迁往草堆街。   孙中山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救活了许多垂危的病人,并向不少贫苦人家赠医赠药,有口皆碑,但由此也招致一些葡籍医生的妒恨,被迫离开澳门,改赴广州行医。1893年春,孙中山在广州西关冼基设立东西药局,后来为便利城内病者就诊,在双门底(今北京路)圣教书楼一角,开设医务分所。   孙中山还香山县石岐镇西门口(今孙文西路东段),与南朗乡的程北海合伙,开设东西药局支店,称为中西药局,以此发售西药和作为给病人诊治的地点。   中西药局的旧址,就在现今的孙文西路工人文化宫的斜对面。   读者会问,说了以上这些,与本文要向读者展示的老照片有何关系?   美国胡纪文先生拍摄于20年代的一幅旧照片。虽是事出偶然,这幅学生游行的旧照片,却为我们保存了当年的“中西药局”的真实面貌。   1952年5月,孙中山先生虽已逝世,程北海还在继续经营中西药局。照片最右侧所示,便是中西药局的铺面,骑楼的圆柱上可清晰地看到“中西大药局”的字样,相当于二楼扶栏位置的广告牌,则写着“环球各种西药”,从而证实了这里确实是孙中山先生早年在石岐行医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