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山县抗战初期大事记

(1937.7——1940.6)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B]1937年[/B]   7月7日 卢沟桥事变爆发。   7月 日军第5舰队从台湾派出一支先遣舰队对华南沿海岸军民开始进行持续不断的抗战。   8月初 日军舰载飞机在珠江口频频出动,掠过中山大陆上空。在海面上的商船、渔船多遭日军舰艇击沉或拘留。   8月9日 日海军陆战队占领中山县第七区荷包岛(今属珠海市)。   8月 中共县委会在石岐成立,组织群众宣传日。早在1936年,中山县已恢复党组织,并开展抗日活动。   秋 中山县民众抗敌后援会成立。负责人孙恩沛,视导员孙骅、吴天翼,常务委员林卓夫、郑耿裳、郑星池、周守愚、周克明、朱热诚。   秋 程志坚等在南朗成立第四区妇女抗日救亡工作团,开展抗日宣传和募捐活动。石岐小学教师战时服务团、第一区、第二区、第四区、第五区、第八区抗敌后援会、抗日战时服务团(队)、大刀队、救护队等抗日救亡团体纷纷建立。   秋 中山县当局在3个政务警察中队的基础上,新编2个壮丁队及数百名后备队,以应战时需要。   9月16日至25日 日军飞机分别在中山横门、磨刀门、崖门和洪奇门海口附近炸沉我“江大”号、“舞凤”号、“海维”号和“坚如”号4艘炮舰。   10月1日 广东省当局宣布,封锁珠江各海口,取缔省港轮渡往来,仅保留石岐到澳门航线。   10月 县长杨子毅卸任,由张惠长接替。   10月 葡萄牙与日本达成秘密协议,故澳门在抗战中始终是中立地区。中山同胞多到澳门避难。   11月10日 日军占领第七区高栏岛。   12月4日 日军400多人首次占领第七区三灶岛。   12月7日 日大本营指示:“以海军占领华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并依靠航空作战,阻止广东方面敌军之补给线。……其中所谓附近岛屿,系指三灶岛。”   12月20日 日大本营又下令中止进攻广东的计划。三灶岛之日军于28日全部撤出。   12月28日 日军100多人从三灶岛出发,攻占大横琴岛。   12月29日 日军200多人从台山县上川岛开往横琴与原有日军会合,并占领小横琴岛。   12月 县长张惠长组建中山县守备总队,计10个中队,自兼总队长。   12月末 驻防在中山县境内的国民党军独立第九旅(旅长伍少武)奉命调离中山。 [B]1938年[/B]   1月3日 横琴岛日军400多人全部撤出,向荷包岛方向西行。   1月6日 停泊在唐家湾与九洲海面上的日军航空母舰驶住北部湾涠洲岛附近。   1月 中山县民众抗日自卫团成立,正统率委员为张惠长,副统率为欧阳干、吴康楠(后),委员为谭兰芬、袁带、魏觌明、郑耿裳、梁文通、周守愚等,下辖各区支队。   2月6日 日军200多人攻占淇澳岛,杀死壮丁13人,焚毁房屋30多间。   同日 日军分别进犯唐家和企人石,均被守军击退。   2月17日 日军600多人再度占领三灶岛,平毁村庄,修建飞机场,成立以腾田中将为首的海、陆、空司令部。全部兵力约6000人。三灶岛内驻军有1000多人。   3月初 中山县立中学别动队加入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   3月27日 日军300多人进犯第七区小霖岛,为我民众抗日自卫团击毙40多人。日军登陆后杀害民众数十人,焚毁房屋260多间。   3月31日 日军汽艇、武装渔船骚扰横门、洪奇门附近沿海。   4月上旬 日军在伶仃海面抢夺我方渔船、舢舨。   4月11日 三灶岛壮丁(抗日自卫队员)34人袭击定家湾敌兵营,杀死日军25人。   4月11日至15日 日军在三灶岛上大屠杀,杀害我同胞2000多人。   5月4日 敌机多架轰炸石岐。民众被炸死20多人,伤30多人。   5月上旬 敌舰、敌机在横琴岛、企人石和白蕉一带骚扰。   5月10日至12日 中国空军机群袭击三灶岛日军机场和沿海敌舰艇,敌机场受重创,伤亡140多人;炸沉敌舰1艘,重伤1艘;击落敌机3架。   5月中、下旬 敌水上飞机分别轰炸白蕉、神湾、洪奇沥等地;敌舰在横门、磨刀门、涌口门海面寻衅。   5月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文彬指示:中山县委书记要亲自抓武装。   5月28日至6月8日 日军从三灶机场出动飞机轰炸广州,炸死近万人,伤者不计其数。   6月19日 三灶岛壮丁11人袭击东咀敌兵营,歼敌12人。   7月17日 三灶岛壮丁26人袭击木头涌敌兵营,毙敌5名,伤敌7名。   8月6日 敌机在乾雾、斗门投弹,炸死民众8人,伤18人。   8月24日 中国民航班机“桂林号”自港飞渝,在途经中山张家边乡上空时,被日军飞机截击坠毁,近20人罹难。   10月12日 日军出动7万人在大亚湾登陆。   10月21日 日军攻占广州。   同日 日军第5师团抵达第六区伶仃岛(今属深圳市),换乘木船,溯洪奇沥北上作战。第九区的潭洲、大拗和第三区的古镇等地均遭蹂躏;日军攻占上、下横档炮台。   10月间 在广州失陷之前,第四战区广东江防司令部已在虎门、横门、崖门、狮子洋等处布设水雷。22日,日军3艘扫雷艇在潭洲航道被水雷炸沉。24日,两艘满载日兵的武装渔船在沙角炮台附近触雷沉没。25日,日军运输舰“第十长运”丸驶入珠江口后触雷沉没。   11月中旬 中共中山县委会在石岐召开第一次武装工作会议。   12月9日 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在第四区西桠举行成立大会。张惠长、孙康任正、副县队长。   12月 中共九区区委会向中山警察局水警队领到一个别动小队的番号,由区委书记梁伯雄任小队长,共13人、13条枪。   12月 中共中山县委在第四区西桠七小举办第一期党员训练班,以后分别在崖口、合水口举办第一期党员训练班。   12月31日 截至该日计,在1937年、1938年两年内,日军飞机空袭中山县境内(三灶岛内未计入)达176次,投弹514枚,炸死民众247人,炸伤民众523人,炸毁房屋544间。 [B]1939年[/B]   1月 中山战时妇女协会在石岐成立,薛锦回任会长,刘紫云、梁秀芳任副会长。   2月 林卓夫出任国民党中山县党部书记长。   3月 第三游击区改组,免去司令张惠长、正训处主任郑星池的职务。新成立的第六游击区(辖中山县防务)由吴飞、吴康楠任正、副司令,肖祖强任参谋长,吴次炎任政训室主任。   春 崖口、沙边、长洲、员峰、月角等乡先后建立起受当地党组织领导的乡警队(更夫队)或别动队等武装组织,开展抗日活动。   4月9日至12日 中共中山县委会第二次武装工作会议在第四区江尾头召开,确定建立由县委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为骨干和三种武装,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   4月 中共东南特委把第六游击区政训室内的中共特别支部(书记黎民惠、副书记关晃明)移交给中山县委领导。   夏 中共中山县委在第四区西桠举办两期游击干部训练班。   5月20日 抗先中区区队部在台山荻海正式成立,推举国民党广东省第一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古鼎华为区队长,张惠长黄复懋、陈能兴为副区队长。   5月 省主席李汉魂派高信、伍智梅到各地活动。伍曾多次来中山,参与解散中山战时妇协、中山抗先等活动。   6月 敌机轰炸叠石、豪吐等地,死伤多人。申明亭救护队员杨丽容殉职。次日,各界民众千多人为烈士举行追悼会。   7月7日 伍智梅强行要妇协改名为“中山妇女抗敌后援会”,被会员们严厉拒绝。 是晚 政训室内中共特别支部在石岐发支群众万余人参加为纪念抗战两周年而举行的“提灯晚会”,提出了“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等口号。   7月9日 日军进攻第二区叠石、全禄等地。失地次日为我守军收复。   7月10日 敌军出动舰艇、飞机进犯第一区黄牛头山和第二区福荫围。我守军和月角抗先队与敌激战3小时,敌角壳拖船1艘触水雷沉没,5艘运兵艇同时被炸毁。   同日 中山抗先第五区队武装队员30多人在古宥沿岸集结,警戒敌舰艇入侵。   7月24日 第一次横门保卫战开始。经过8天战斗,歼敌约200人,炸沉敌运输舰1艘、汽艇1艘和胶艇2艘。   7月下旬 大汉奸汪精卫来广州与日军头目会谈。中山抗先掀起了千余人的签名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汪精卫的卖国投降活动。   8月1日 第六游击区与第一游击区合并,编为第一游击纵队,辖中山、顺德、南海防务,司令部设在石岐,司令为吴飞,副司令为袁带、吴康楠、林小亚,政训室主任为冯镐。   8月上旬 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山分团由冯镐、林卓夫等负责筹备组建。   8月13日 林卓夫下令解散中山战时妇女协会,派人抓走刘紫云等协骨干。   9月上旬 中山反动当局下讼逮捕中山抗先第一区队负责人张鹏光及一些中共党员。   9月7日 第二次横门战斗开始。日军出动2500人;我军出动1600多人。中共中山县委动员民众1000多人支前。经过3次恶战,歼敌600多人,击落敌机1架,我方伤亡400多人,于9月20日将敌军击退。   9月中旬 国民党县当局在县府明伦堂召开县抗先全体干部会议,对他们加以迫害。   9月下旬 国民党县当局出动军警查封县妇协会办公地点,宣布解散妇协,并下令逮捕(通缉)中山抗先副县队长孙康。   同时 中共中山县委书记孙康调往东南特委安排工作,县委书记由梁奇达代理。   10月6日 日军6000人犯境,张惠长率兵坚守五桂山。   10月7日 日军占领石岐。   10月10日 上午,日军全部撤出中山。   11月 中山抗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反动当局对抗先进行压制和迫害。   12月9日 中山抗先在石岐举行代表大会。会上,代表们揭露顽固派反对群众抗日罪行。   12月25日 县当局正式下令解散中山联合中学抗先支队。   12月 林卓夫、冯镐等成立了“中山抗先善后委员会”,号召抗先队员前来登记,公开取消抗先第五区队。   同时 在张惠长等陪同下,伍智梅到第五区向抗先第五区队全体队员宣布,解散抗先第五区队。 [B]1940年[/B]   1月1日 吴飞兼任中山县长。原县长张惠长被省主席李汉魂撤职,交吴飞察看并随同服务戴罪自赎。   1月 国民党中山县党部查封了中山抗先县、区两级队部,宣布停止抗先的一切活动。   2月20日 三青团广东支团委派冯镐任中山分团筹备处主任,林卓夫为筹备处干事。   2月 中共中山八区区委组建第八区抗日游击队,陈中坚任队长,郑少康任党代表。   3月6日 日军第18师进犯中山。   3月7日 中午,日军第18师团占领石岐。吴飞司令败走斗门。   3月 中共中山县委派阮洪川、吴孑仁到香港向华侨和港澳同胞进行宣传,在香港创办了《今日中山》月刊。   4月 在第一游击纵队内的中共特别支部在鹤山把8名党员和8名爱国青年撤离,奔赴敌后抗战。   5月 第一游击纵队撤消,番号改称第四战区挺进第三纵队,司令袁带、副司令林小亚、屈仁则(后),司令部设在鹤山金岗圩,部队分驻于鹤山、顺德和中山。   10月 挺三划归新的第七战区(司令官余汉谋)建制。   同时 中山县长吴飞去职,由县党部书记长林卓夫兼任,县政府设在第八区斗门。   5月下旬 中共中山县委在第九区大南沙建立一支由县委直接领导的游击小队,有13人、13条枪,队长郑刚拔、党代表欧初。   6月 中共中山县委会改组,分别成立中山本部县委(辖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八区)和第三九区委,均隶属于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在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下,中山县人民发扬“抗先”精神,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6月 在日军联络官主持下,伪中山县政府成立,欧大庆任伪县长。各区乡伪维持会相继解散,分别成立区乡伪政权。 [B]1940年[/B]   1月1日 吴飞兼任中山县长。原县长张惠长被省主席李汉魂撤职,交吴飞察看并随同服务戴罪自赎。   1月 国民党中山县党部查封了中山抗先县、区两级队部,宣布停止抗先的一切活动。   2月20日 三青团广东支团委派冯镐任中山分团筹备处主任,林卓夫为筹备处干事。   2月 中共中山八区区委组建第八区抗日游击队,陈中坚任队长,郑少康任党代表。   3月6日 日军第18师进犯中山。   3月7日 中午,日军第18师团占领石岐。吴飞司令败走斗门。   3月 中共中山县委派阮洪川、吴孑仁到香港向华侨和港澳同胞进行宣传,在香港创办了《今日中山》月刊。   4月 在第一游击纵队内的中共特别支部在鹤山把8名党员和8名爱国青年撤离,奔赴敌后抗战。   5月 第一游击纵队撤消,番号改称第四战区挺进第三纵队,司令袁带、副司令林小亚、屈仁则(后),司令部设在鹤山金岗圩,部队分驻于鹤山、顺德和中山。   10月 挺三划归新的第七战区(司令官余汉谋)建制。   同时 中山县长吴飞去职,由县党部书记长林卓夫兼任,县政府设在第八区斗门。   5月下旬 中共中山县委在第九区大南沙建立一支由县委直接领导的游击小队,有13人、13条枪,队长郑刚拔、党代表欧初。   6月 中共中山县委会改组,分别成立中山本部县委(辖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八区)和第三九区委,均隶属于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在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下,中山县人民发扬“抗先”精神,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6月 在日军联络官主持下,伪中山县政府成立,欧大庆任伪县长。各区乡伪维持会相继解散,分别成立区乡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