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七 石岐再次沦陷 吴飞败走斗门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7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939年,日本国内发生大旱灾,粮食普遍歉收。由于连年扩大军工生产,电力不足,金融不稳定,通货膨胀加剧,引起日本人民对战争不满。在国际上,日军先是与苏联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后又与英美发生磨擦,世界大战又已经爆发。在国内、外矛盾交困下,日本也无法军事费用的支出。 [B](一)[/B]   日军自1939年10月10日撤出中山县以后,直至1940年3月初,中山县境内的战事是十分平静的。这是由于华南日军集中兵力发动粤北会战和桂南会战,为补兵力不足,珠江三角洲的驻军全部撤出之故。   1940年1月16日,粤北会战结束。日军受挫后,不得不退回至其出击前的原有地域。   为在广东建立汪伪傀儡政权铺平道路,日本侵略者决定出兵进攻顺德、中山,以加紧推行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政策。他们分别派出第38师团、第18师团进攻该两县。   日军第38师团于3月1日黎明进犯顺德县城大良。至7日,因顺德国民兵团一部叛变投敌,与敌里应外合,大良第三次沦陷。   日军第18师轩于6日进犯中山县,次日即占领石岐。直至194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山才得以光复。   4日,顺德战事方酣,第一游击纵队(辖中山、顺德、南海三县防务)司令兼中山县长吴飞偕中山县党部书记长林卓夫竟前往第五区南屏乡向联合中学学生训话。至晚,即渡河过澳门盘桓,并与官厅应酬。[见谭冠之:《中山抗战与复员概纪》第33页。]日军获讯后,即组织兵力乘面进犯中山。   5日,中山团队探知唐家、香洲海面吃紧,日军舰艇增多。是晚,纵队司令部即命令驻扎在第一区竹秀园的守备第三中队驰援唐家。在中队长高飞、政训员王培?(中共地下党员)率领下,官兵们慷慨悲歌,星夜出发,至6日凌晨2时,队伍已到达了第六区上栅村,却接到纵队司令部的新命令,改入第五区三乡,再转移到第八区斗门去。   下午1时,日军大举登陆,向关闸、香洲、唐家分三路入侵。关闸的一路敌军长驱直进,要把吴飞、林卓夫困锁在澳门境内。香洲的一路适军首先与集结第一大队遭遇。因敌军攻势猛烈,该大队防线迅速被突破,集结第三中队长临阵潜逃。正当队伍溃退之际,17岁的政训员王锦流(中共地下党员)立即组织官兵边打边退,经三乡转移到斗门去。在斗门,王锦流见到胞兄王培?,他们跟几个不战而退的中队一起随副司令袁带转移至鹤山金岗圩,建立新的防区。[据吴锦凤老人(吴清,女,珠海市翠微人)和王培老人回忆。]唐家的一路敌军鱼贯而来,经东岸、下栅圩直趋岐关东路。这三路敌军又分成若干股,由熟悉路众矢之的 汉奸的汉奸带路,分头来犯。我军东突西驰,每被敌军切断。   3时,三路日军在肖家村至上栅村一带集结,沿岐关东路和石门九堡大拗(田心村附近高地)分两路直趋翠亨村。敌军在进入九堡大拗时,遭我集结第六中队拦阻。中队长罗德标在战斗中双足负重伤,尽管痛极难忍,仍持机枪射击敌人。为了摆脱敌人围攻,免遭凌辱,罗嘱部属及早撤出重围,令部属加枪杀死自己,遂壮烈殉国。   4时,日军先头队伍突至第四区崖口乡山边,为谭桂时(中共四区区委书记)、肖志刚(中共四区区委委员)率领之乡警队阻击。[见《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史》第11页。]是夜,敌军在翠亨村宿营。   7日晨,敌军沿公路及两侧乡村分三路搜索,朝南朗、土草朗方向前进。   9时,进抵大常山下的一股日军从南闸口进入大环村。此时,驻守在横门前线的守备第一中队已撤至北闸口。村民冯润田见状,为避免敌我双方在大环村内遭遇,即示意该中队转移。在中队长高苞、政训员黎民惠(中共地下支部书记)的指挥下,队伍轻装泅渡过河,经张家边迂回至沙边村。日军在大环河边发现我军遗下的军需用品时,即用机枪向远去的我军疯狂扫射。   日军沿公路经西桠、大岭继续北上,中午时分,占领县城石岐。   守备第一中队到达沙边,黎民惠找到了孙继普(中共四区区委副书记)。孙即安排该中队隐蔽在果园时在,必动村民送饭。是晚,队伍转移到长岗五堡去。[据孙继普老人(原中山市教师进修学校老师)回忆。]8日晚,该中队协助长岗战地医院转移并伤兵转往斗门去。队伍临行时把多余的武器弹药埋藏下来,黎民惠及时报告中人中山县委负责人梁奇达处理。 [center][B](二)[/B][/center]   在澳门盘桓的吴飞骤闻日军登陆,即过河经坦洲回邑赴难。6日下午4时,已抵达第五区平岚;7日晚8时,才从神湾渡海往斗门去。第一游击队纵队副司令兼集结总长、副县长吴康楠亦到斗门来,收集溃退的队伍,在第八区沿海一带组织防御。县党、政机关也相继迁往斗门去,后流亡到鹤山。 [center][B](三)[/B][/center]   7日上午,一股从新会来犯中山的日军先在第二区叠石登陆。驻防在该地的政警第二中队的中队长临阵逃跑,中队政训员区保龄(中共地下党员)即率领该中队边打边退,退至沙溪圩时,改朝横栏、古镇方向转移,最后到了鹤山金岗圩,由袁带收容改编。[据区保龄老人(原广东省教育厅干部)回忆。]另一股向第二区大涌、安堂进犯的日军地过河攻占第一区金角环后,直趋石岐。又有一股由第九区浮圩绕水路进入第二区的日军与前者一起会攻沙溪圩,得逞后,经由隆镇车路冲进?角乡,再与占领石岐之日军汇合。   在第二区对敌作战中,我军覃乐泰、高胜瑚、张翮鹏诸部曾与敌相持、周旋两昼夜、随即化整为零,后在第二、第三区境内变成散兵游勇。   为了安身,或为了筹措返家的路费和住宿费用,流散在其他区乡的中山轩队官兵有的参加伪军、土匪,有的就地抢掠,有的卖掉身边的枪枝。如在第三、第几区等地,机枪一挺只卖20元,手枪一枝只卖10元,步枪一枝只卖5元(约值稻谷100斤)。 [center][B](四)[/B][/center]   7日下午,日军第18师团进占石岐,先入者为骑兵100多人,继入者为步兵及炮队,沿途拥塞。司令官后藤据东门外学宫为司令部伪绥靖救国设在原警察局内。师团所属各部分别驻扎在石岐、港口、横门、唐家、翠亨等地及沿海岛屿。   不几天,伪绥靖救国军参谋长欧大庆从江门经小榄来到石岐。在日军联络官授意下,欧先后建立了各级伪维持会和伪政府,并充任伪中山县长,从此对中山县人民实行血腥的镇压和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