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 日军再犯横门 军民三次退敌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center][B](一)[/B][/center]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于野心勃勃的日本军国主义是有利的。但是华南方面的日军在中山县的作战中屡受挫折。如若不尽快挽回面子,重整军威,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面目何存?如何再能攻城掠地!
第一次进犯横门的日军,是第5师团第9旅团的一部分。当时,师团长今村均尚在苏北率领第21旅团作战;横门失利后,今村均才于8月间率第21旅团南下广东,参加佛山地区的作战。因此在第二次横门作战之前,日军拥有的兵力也较多了。
我方依据敌情分析,认为敌军必夺中山县的粮食资源,以遂其以战养战之计,故必然会再犯横门,目标直指石岐。
敌军如若再犯横门,必定增加兵力,开辟新的突击口,扩大作战正面,估计向西延伸的可能最大,而进攻方向会是张家边村。
张家边位于横门与石岐之间,如有失着,敌可沿公路深入本县腹地。其安危关乎整个战局之得失,而大王头实乃张家边之门户。为此,我军派出水雷技术兵在大王头附近水面敷设水雷封锁线,为前来之敌军舰艇制造海上障碍。我方仍投入守备中队6个、集结中队9个、政警中队1个,部署第一、第二道防线宽阔的正面上。
[center][B](二)[/B][/center]
第二次横门战斗经过共计14天,自1939年9月7日至20日,发生三次大恶战;①自9月21日至10月6日上午,敌我双方则在大王头山一线相持。
从战斗过程看:敌之进攻正面东起芙蓉山,西至三仙沙,把小隐河口分成东西两段。敌之进攻目标是张家边,以大王头为主要突破口。
在作战步骤上,先从东线发起进攻,吸引和牵制我军的主力,然后集中兵力突破西部防线,占领大王头,以之作为桥头堡,夺取张家边。
[B]7日 敌军进攻芙蓉山[/B]
晨,横门海面,泊有敌浅水舰5艘、胶艇30多艘。同时,敌机2架在猪乸咀低空飞行并向我方阵地扫射。
10时许,敌兵一部分乘胶艇向我芙蓉山阵地南侧进攻。比及抵达岸边,被我集结第六中队前哨分队奋勇突袭。敌见我军早有准备,即退去。
11时,敌机一架飞抵张家边村上空,在涌边投下重磅炸弹一枚,炸死村妇一名。
[B]8日 敌军突破东线[/B]
晨7时,敌增加运输舰、浅水舰各一艘和民船多艘,不断发炮向我芙蓉山、玻璃围一带猛烈轰击,并出动飞机低空扫射,掩护敌兵300多人登陆。我军与敌苦战,直至入夜,集结六中队抵抗至为激烈。日军朝白米山方向退却,固守宿营。是日,双方伤亡均很大。
下午2时,敌机3架飞抵大环村上空轮番轰炸,共投入轻型炸弹9枚,炸死村妇一人,另一妇人及其孩子同时受伤。
[B]9日 敌占大尖峰 突入东利围[/B]
上午,敌军一路从易家环突入东利围,原已突入之敌又强占大尖峰等高地,居高临下威胁山下之珊洲、麻子、藜村等地。
驻守珊洲的守备第九中队与敌苦战竟日,该部陈小队长足部负重伤。
下午,守备第九中队奉命转移至藜村附近,与增援之守备第八中队及驻白米山之守备第七中队协同固守藜村、烟管山、白米山一线,持续进行战斗。同时,守备第一中队开赴小隐鸡头笼,进入第二线警戒。
[B]10日 东线我军转入纵深防御[/B]
凌晨3时,守备第五中队到达藜村增援,统归守备第八中队长陈侠飞指挥。
7时,敌一部由玻璃山向我下岐山阵地侧面强攻,另一部则向我左翼(下岐山西北)侵扰,造成夹击之势,切断守军对东利涌及河口的火力支援。
10时左右,敌以舰上猛烈炮火作掩护,用汽艇运载敌兵200多人从小隐河口进入东利涌、灰炉涌一带登陆,纵火焚烧两岸茅寮。浅水舰则沿河面绕过水雷封锁线进攻二洲、三洲,直冲至大王头海面附近。
夜9时,我方向珊洲之敌实施夜袭,击毙敌伪军10多人。
[B]11日 敌军大举进犯大王头[/B]
上午,敌兵约300人(内有一小队骑兵)沿河岸向大王头进犯。海面上敌军舰以猛烈炮火向大王头轰击,所有工事被毁。同时,敌机向水雷封锁区实行摧毁性轰炸,进一步扫清海面上之障碍。
接着,敌炮火逐步向纵深延伸射击,直抵张家边村外的我军阵地。
大王头守军无法固守,便转移至山脚下河汊地带的围堤,凭险抵抗,后则逐步退守至张家边后山一带,伺机反攻。
在藜村一线的守军,被敌机轮番轰炸后,玻璃山、下岐山一带已被敌军占领。我沿岸防御已被敌方全部破坏,新构筑的第二道防御线下遭受敌人炮火、炸弹的严重考验。时至夜幕,我守军当即组织几支小分队夜袭下岐山一带敌据点。结果,其哨兵被击毙,余敌慌忙逃返珊洲。
[B]12日 争夺大王头[/B]
上午,在飞机掩护下,敌人倾其全力向我藜村、白米山一带阵地猛扑。守备第八中队抵抗至下午4时,阵地被敌炮火摧毁,无险凭守,转移至大常山、东桠一带设防。
在大王头、二洲、三洲等河汊地带,敌我双方仍然以围堤、土坎为依托而僵持着。
是夜,我军反攻大王头,攻占了山头。不久,在河面上之敌舰向我连续发炮100多响。我无法固守,便在山脚附近围堤监视当面之敌。在当天的战斗中,我士兵伤亡十多人,中队长林强被破片伤及颈部。
经过几天的作战,我军已在张家边村内设立了前线指挥部,县长张惠长也及时到达了星君庙附近火线上,指挥部属作战。
经侦察:敌军派出一路兵力从十顷围、芙蓉山入侵白米山、珊洲,进而抄我东线阵地的侧背;另一路兵力则迂回至第九区锦标沙之上浪、下浪附近,进而横渡横门水道,进攻大王头沿岸正面。该两路敌军采取大迂回战术,分别从东西两翼包围我军。
我前线指挥部经研究,决定对策为:将横门前线部队撤到第二线。由守备总队两个副总队长石抱奇、覃乐泰负责指挥东线部队,在大王头、二洲、小隐、大环至藜村、珊洲、白米山一线布防;由第一游击纵队副司令吴康楠、政警大队长肖宝?负责指挥西线部队,在张家边、江尾头、白石仑山(窈窕村后山)、白庙、濠头至沙边、泗门、港口一线布防。
两线部队取两翼效能,加强纵深兵力,使入侵之敌陷入我包围之战斗态势中。
[B]13日 三仙娘山激战(第一次恶战)[/B]
上午,敌机在大王头一带上空侦察后,派出机群对附近水面上的水雷封锁区再次施行摧毁性轰炸,敌舰上炮火同时向大王头实施猛烈轰击,稍后即向我纵深延伸射击。就在此时,敌军1000多人分乘胶艇、登陆艇从第九区锦标沙之上浪、下浪出发,横渡河面,直趋大王头。登陆后兵分三路,朝我三仙娘山阵地进犯,其中一路日军乘胶艇沿河涌直入。于是,敌我双方展开了一场至为激烈的战斗。敌军向我三仙娘山阵发起两次冲锋,都被我军奋勇击退。
至下午2时,三仙娘山我阵地工事被毁,我军遂即放弃,转移至该山西南之猫儿头山(该山东南坡下有星君庙)坚守。敌我对峙,仅隔一道宽约100米的猫儿头坑。我则以少数兵力据险抵抗,致敌难以进展。据守在白石仑山矿穴内的肖宝?大队长率部居高临下射击三仙娘山之敌,支援猫儿头山守军反击。
敌军在三仙娘山捡走许多尸体。他们有个抢尸队,执尸技术高超,“表演”出色,能把山上的死尸连人带尸双双滚下山来,令人分不清谁死谁活,而幸免被对方击中。有的一人运两尸滚下山来,动作之快捷,令人叫绝。骑兵的运尸技艺,也有特别“表演”,一匹马驮载多具尸体,驭手并不骑在马鞍上,而是与尸体一起伏在马背上,手牵缰绳,驾驭着如飞的战马。
下午3时,敌军知其抢占三仙娘山阵地的图谋难以得逞,自忖如若拖延到夜晚,将要吃更大的亏,乃由敌舰发炮数十响向我附近阵地轰击,并出动飞机3架低飞扫射,掩护敌军退却。我军见状,不顾敌机和大炮的威胁,立即乘势发动反攻,分左中右三路,发密集的火力追击扫射。
下午4时,三仙娘山阵地已完全被我克复。敌即狼狈逃返舰上,并不断以炮火对我进行拦阻射击。
是日战果较大,毙敌200余人,我方伤亡30人。这是中山县军民在几个月以来的抗战中取得的最辉煌的一次胜利,亦称张家边战役。
[B]14日 猫儿头山激战(第二次恶战)[/B]
上午8时,敌军不甘心昨日之惨败,又竭尽全力,出动1500多人,再次向我三仙娘山、猫儿头山阵地发动强大攻势,先用军舰炮火轰击我方阵地,同时出动飞机十余架从朝到晚在沙边、张家边、窈窕、大岭、西桠、江尾头、大环等地穿梭轰炸,尤以沙边一地为祸最烈。敌军以为用飞机可以断绝我方后援通道。
我三仙娘山和猫儿头山阵地更遭敌舰炮火和飞机竟日轰炸,弹痕累累,整个山面状如蜂巢。敌以其众多兵力,派出一支约200人的队伍,沿猫儿头山西北侧的田螺地一带进攻,企图包围我阵地左翼。我军虽处劣势,然奋勇抗击,致敌难越雷池一步。
下午2时,我猫儿头山阵地被敌炮火摧毁。在无工事依托的情况下,我军遂转移到张家边村尾、蕉围及龙庙后山继续抗击来犯之敌。双方曾一度发生巷战。
下午4时,敌方见我军士气高昂,抵抗坚强,自忖已无法再战下去,所占领的阵地也不易固守,再次使出了“走为上”之计,并拿出其看家的本领来:出动飞机、大炮掩护退却。我方见状,像昨天一样再次奋勇追击。结果,猫儿头山和三仙娘山等处据点又回到我军手中。
是日,猫儿头山之战,我军只有600多人,抵御着敌军1500多人,敌我之比为2.5:1。敌军共发炮500余响,投下炸弹难以胜数。村内民房被毁者有数十间,民众被炸死者有30多人。而敌军被击毙者有300多人,另有飞机一架被我军用步枪击落,坠毁于大王头附近。而我方官兵伤亡约70人。
是日,政训室政治队员关晃明带领民伕从张家边运粮返长岗战地医院,在途经大岭村时遭遇敌机轰炸。为了运粮民伕的安全,他将民伕推进坑沟内,而弹片却夺去了他的生命。
另外,固守在藜村附近的我军则于是日向进犯下岐山和珊洲一带的敌军发动夜袭。我军攻进珊洲敌营,把几十名伪军(汉奸)都消灭了,缴获收音机一台,但就是找不到日本兵。原来日军害怕我军夜袭,早已在入黑时分潜回军舰,让伪军做了替死鬼。
[B]15日 战事平静[/B]
上午,驻在石岐的第一游击纵队司令部政训室及所属政治队全体人员在得知政治队员关晃明在大岭村牺牲的消息后,无比愤慨,在符夫、叶弃、董世扬等中共党员的带动下,大家纷纷要求到前线参战,为关晃明烈士报仇。政训室中校副主任董世芳接受了大家的要求,于午饭后亲自率领本室及政治队30多人来到张家边前敌指挥部,将各人安排到各战斗单位去。他们分别到达三仙娘山、猫儿头山、小隐、藜村等前沿工事内,同官兵一起持枪战斗,灵活地开展火线政治鼓动工作,振奋官兵积极作战。
至19日止,战况无多大变化。我军则坚守三仙娘山及外围一线,以及东线之藜村、烟管山、小隐一线。而每当入夜时分,附近敌军在阵地上常以机枪扫射河面、围堤及隐蔽物;河面上敌舰则不时发炮轰击我军阵地。敌军此举乃虚张声势,以防我军夜袭。
[B]20日 大环河激战(第三次恶战)[/B]
经过几天的休整,敌军在兵力、军需补充完毕之后,即向小隐、大环进犯。该两村在大环河(下游与小隐河连接)之南,张家边、江尾两村在该河之北。而该河则处在我军东西两线之间的结合部上。这是我军整条防御上最薄弱的环节。据情报获悉,敌军选定小隐、大环为主攻方向,分别避开了我西线三仙娘和东线藜村、白米山的防御重点,在谋略上和战术上均合乎“避实击虚”的军事原则。此计如果得逞,敌军在占领江尾头村后,从西南经大岭、从西北经窈窕都可以沿公路进犯石岐。
上午,日军舰舰驶至二洲、三洲和小隐河口外海面上,向小隐渡头(今海旁村)、大环渡头沿河一线连续发炮400余响,出动1500余人分乘炮艇、胶艇从小隐河口直入,并以飞机10架低飞助战。
8时,我小隐村外阵地经过敌人炮击之后,全部被毁无余;附近山坡的松林树木悉数为敌炮火摧折,或有干无枝;小引渡头的砖屋店铺被夷为平地;土塘厂厂房也被削去大半边;附近两岸茅寮全被焚毁。我军便转移至小隐后山、义学后山抵抗。敌占领小隐后,留下部分兵力固守,以防我藜村守军增援,余则集中主力进攻大环。我大环后山守军向在山下公路之敌进行射击拦阻,而敌机则在大环后山脊梁向我守军低飞扫射。
9时30分,敌军占领大环村,即分兵两路进攻河对岸的第四区署办公楼(内有一座文阁)至江尾头村口一线的我军阵地。坚守阵地的是我守备第九中队覃小队长率领的两个班官兵共18人,另一个班12人则坚守在江尾头村后山阵地上。当时,敌军一路在大环村北水松基,一路在大环渡头沿岸,取弧形之势夹击区署阵地。由于我方已于1938年初将公路大木桥拆掉,敌军一时难以渡河,作战首告失利。
10时30分,敌军对隔河的区署阵地又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他们在大环河东岸(从张森菜园至水松基)取大弧形之势,在堤岸上架起迫击炮、小钢炮、掷弹筒、机关枪,组成强大的火力网,顿时把区署办公楼夷为平地,把文阁掀掉了半截,只剩下基座和断壁。固守在大环后山的我军见状,即用火力向河岸上的敌人进行射击。日军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转向大环后山反击。他们发现村中有一座三层楼房顶上正中刻着一枚“青天白日”的国民党徽,以为是军政当局的办公机构,即用小钢炮瞄准射击,炮弹从该楼房中层穿过,前墙后壁各有一个大洞,整座楼房的家私杂物全部被烧毁。
区署及附近防御工事被敌摧毁后,我18名勇士即向后逐步转移。敌军则乘势过河,想利用堤埂作掩体进攻我军,但先后留下多具尸体,图谋并未得逞。我18名勇士最后转移到江尾头村外小河边凭险据守,并把木桥拆掉。
敌人第二次冲锋惨败后羞愤交加,野性大发,于下午1时左右在大环头一带杀人放火,用柴草等易燃物把民房、店铺106间全部引火烧掉。火光冲天,方圆十里人所共见。在熊熊大火中,一名临危老妇在房屋里被烧成焦炭,一名老翁从火海中跳出被烧伤,一名村民和两名外地人因躲避不及,被日军用刺刀活活捅死。③
枪声响处,就是目标;烽烟起处,就是信号。日军在大环村内的烧杀暴行,既暴露出其军事上的企图,又暴露出其野蛮凶残的面目,激起了大环河两岸附近抗战军民的愤慨,矛头直指入侵的日军。大环抗先队长李渐逵跟着县长张惠长一起爬上西桠山(与江尾头后山一脉相连),翘首北望,只见大环渡头的搭棚铺烧起冲天大火。见到家乡遭到大劫,两人甚为痛心。张对李说:必须抗战到底,民众才能免遭祸殃。
日军在大环烧杀之后,于下午2时又向江尾头及其后山我军阵地进行炮轰,接着数百敌军分三路向我发起冲锋。固守在村外河岸的勇士们奋力抵御。在大环后山、江尾头后山和窈窕后山的我军兄弟队伍从左、中、右三个方向以猛烈火力夹击支援,至5时30分止,先后击退了敌军2次进攻。
最后,敌人发觉其自身已经钻进了我军的口袋里来,既不敢在大环河两岸固守宿营,又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退却。
晚8时,敌军沿着自大环至小隐的河岸,利用禾田的稻子作掩护,纷纷撤退,又不敢从山边的公路行进,恐遭大环后山、义学后山上我军的伏击。
是日,日伪军共1500多人向小隐、大环、江尾头我军连续进攻6次。最后向江尾的4次进攻,均被我守备第九中队覃小队长率领的18名勇士打退。敌军被击毙达数十人。我18名勇士亦牺牲10人;固守在江尾头后山的一个班12人全部壮烈牺牲;大环后山我军阵地亦牺牲1人。
恶战结束后,我军乘势收复敌占各据点。在三仙娘山及附近阵地,我军追击把抓获的我军士兵和农民10多人推到山上阵地前沿绑在木桩上,或将其下半身埋在土中,作为防御屏障(活靶)。对敌人的残暴,我前沿官兵和支前民众无限愤慨。
黎民惠也回到大环村,把政治队员麦秀带返归队。政治队员王锦鎏、王培?弟兄俩在战场上表现勇敢,鼓动官兵坚决杀敌,在此期间由中共特别支部分别吸收入党。政治队少校队长陈精仪贪生怕死,在恶战临近之时借故离开火线。
持续14天的第二次横门战斗,日伪军出动2500多人,被击毙约600多人,损失飞机1架;我方参战兵力为1600人,阵亡400多人。
[center][B](三)[/B][/center]
敌我双方在大王头相持。
从9月21日起,敌军把主力撤退至海面舰艇上,留下少数兵力固守大王头。他们在该山上设置了三个营幕;在山下河边,停泊着浅水舰一艘,装甲渔船两艘,以作补给支援;在易家环(小隐河口)停泊着炮舰一艘。此后,横门海面敌舰艇则来去无常。敌军每日早晨向我方发炮数响;晚上则以机枪、舰炮向我方肓目扫射和轰炸。
从此,敌据大王头守而不退;我则包围大王头之敌,围而不攻。这种胶着状态持续至10月6日上午。是日下午,日军6000多人大举进攻中山全境,才改变了上述那种相持的作战态势。
[center][B](四)[/B][/center]
第二次横门战斗,我县各区广大爱国群众仍如以往一样成群结队赶赴前线,或投入战斗,或支援勤务。在8、9月间,虽然国民党当局下令解散战时妇协,缉捕县抗先负责人、中共中山县委书记孙康等人,但县委为了顾全大局,以民众利益为重,顶着逆流,冒着被顽固派当局镇压和遭逮捕的危险,仍动员共产党员、抗先队员、妇协会员挺身而出,利用公开的、合法的组织带领群众支援前线。如中共四区委员吴孑仁就以“战时服务团”名义,发动张家边乡青年支援前线。中共中山县委代书记梁奇达则把“横门前线支前指挥部”秘密地设在陵岗村内。
群众对抗战的支援和贡献是巨大的,尤其是张家边乡的群众。他们把口粮、禽畜都贡献出来,丛朝到晚,一日三餐,冒着性命危险把茶饭送往火线上。他们走进战场,救死扶伤,抢抬担架运送伤员不遗余力。他们的实际行动又激发官兵奋勇作战。
9月27日是中秋佳节,也是敌我双方在大王头一线相持对峙的时候,人民群众想到的,是如何让前线的官兵在战地上过好佳节,品尝月饼、糕点。张家边的妇女还拿出了传统的糕点美食来,送到大王头附近火线上去。李远昭、郑仲楚等爱国人士在澳门发动同胞,以月饼慰劳前线官兵,结果送到阵地上的月饼堆积如阜,官兵们啖食不尽。
注释:
①见《珠江纵队第一支队史》第10页。另一说法为:是役经过一个月(9月7日至10月6日)。
②见中山市档案局《1·2·495号案卷》第39至45页、60页。
③日军在大环村的烧杀情况和数字,是大环老人集体回忆的。
④同②。另,《广东文史资料》第50辑第236页载:“九月十五日 中山县人民自动结合猛攻日军驻地,毙伤敌数百名。”“九月十六日 日军以海、陆、空联合兵力猛犯中山县张家边,守军不战而退。”据有关资料查证和曾参加过是役的老人回忆:“毙伤敌数百名”的日期,应是九月十三日,或九月十四日;“守军不战而退”查无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