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 黄牛头山御敌 水雷首显神威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黄牛头山位于第一区鲤鱼头村(今板芙镇里溪村)西部和石岐西河岸边,该河向南约5公里处的河口与磨刀门水道汇合;黄牛头山距石岐约17公里,距金钟山2公里许,隔河相望是第二区福荫围;东行经鲤鱼头村、月角村再走3公里,便是岐关西路。黄牛头山地处中山县第一、二、五、八区结合部附近,地形险峻,是县城石岐外围西南部的天然屏障。
有鉴于此,中山县当局对这一带地方加强了战略部署,从集结总队之特务大队派出一个中队的兵力在深湾、鲤鱼头等村驻扎;抽出一个小队在黄牛头山构筑工事,设点警卫河防,并在附近河道布施水雷,以防日军舰艇的入侵;隔河相望的福荫围,则由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二支队高胜瑚部的第46大队第一中队驻守。
中共中山一区区委(书记黄峰)和中山抗先一区队都很重视这一地带的开发和经营,发动月角村爱国青年建立了村“抗先”中队,由中共党员梁振昭任中队长。区委还派出中共党员黄衍枢到月角小学任教员,开展地方工作。在黄的指导下,月角抗先中队设法接管了村的更夫队,使其变为村抗先的武装。
1939年7月9日,日军进攻叠石、全禄之战败退下来后,不甘心失败,悍然从另一个方向发动进攻,入侵石岐。
10日上午,敌军出动浅水舰5艘、汽船和胶艇20艘,从磨刀门水道由南而北进入石岐西河,径直驶向福荫围和黄牛头山两岸,同时从三灶岛附近出动水上双翼飞机4架,在我福荫围、黄牛头山阵地以及鲤鱼头、月角、金钟等村一带低空盘旋,企图扰乱民心悦诚服军心。
在接近阵地前沿约数百米的河面上,敌人的浅水舰和武装渔船一字儿排开,向东西两岸我方阵地发炮轰击。敌机也同时投弹扫射,以掩护其汽船胶艇载兵进袭。
在福荫围固守的我自卫团第46大队第一中队在中队长黄廷的指挥下,坚决抗击登陆之敌。敌我双方都利用围堤掩护,相持了约三四小时。黄中队长虽脚部受伤,但坚决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敌人无法前进。[]②
在黄牛头山阵地上,经过半个小时激战之后,小队长钟铭下令停止射击,好让敌舰艇靠近前来。但吃过与我军近战苦头的敌人不敢贸然前进,继续用机关枪的密集火力扫射,持续约半个小时。
梁振昭、黄衍枢在月角村听到嗡嗡的飞机声和隆隆的炮弹声后,认真分析了敌情,当即把抗先队分为两部:一部在村中留守;一部由梁振昭率领,携带武器,前往黄牛头山阵地支援守军。
在黄牛头山阵地上,敌军经过火力准备以后,在4架飞机的掩护下,突破了我第一道防御线。日军30多人准备向黄牛头山滩头登陆。有个义愤填膺的士兵几次要跳出战壕出击向敌,都被钟小队长制止了。等到敌人来得更近,大约相距50米远左右时,在中队长苏汉良指挥下,集结小队30多人当即举枪射击。与此同时,月角村的梁振昭、蔡祥、蔡镇光、蔡金响、黄润等十多名抗先队员也及时赶到,投入战斗。后方的村民冒着敌人的炮火和飞机的扫射,不断地把弹药和茶饭送上前线。军民合作,愈战愈勇。
日军强行登陆,未能得逞,再次集中炮艇和飞机的火力向我阵地进攻,终于占领了滩头。在登陆的一瞬间,轰!轰!水雷爆炸了。1艘铁壳拖船碰我军布下的水雷,顿时被炸沉,附近的5艘胶艇也随即被炸毁。敌阵大乱,顿时水浪滔天,血肉横飞。敌艇纷纷溃退,伤亡惨重,被炸死和敌兵计有20多人。[]③
在抗先队、老百姓的支援下,黄牛头山守军誓死固守。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我方只有一名班长受伤,日军再也难雷池一步。
日军水路受挫,陆路被阻,空中火力难以施展,只炸毁民房数间,炸死村民一人。敌人(连同在福荫围之敌)迫不得已,在飞机的掩护下,仓皇乘舰艇窜回海上。
我方还夺获敌军旗2面、飞机符号1个、地图1幅、小钢炮弹1颗、五七炮弹2颗、望远镜1副、军服1套、防毒面具1个及其他物品一批。[]④
敌军惨败后,仍然心有不甘,把余下的舰艇撤退至河口外,在第五区古宥(今属神湾镇)海面的大排沙附近停泊下来,好几天都没有离开。究是何故?也许他们是在等待,希望能够中附近的海面上打捞到被炸死的同伴的浮尸、残骸。1940年3月中山全境沦陷以后,日军在黄牛头山河畔上曾竖立一座纪念碑,碑文上刻着两个阵亡者的名字。据推测,这些阵亡者可能是来自三灶岛日海军基地的,刻上名字的也许是有大尉或少佐职衔的军官。1945年抗战胜利后,这座纪念碑即被当地群众推倒了。
日军舰艇突然停泊在古宥海面上,引起当地民众的惊慌。消息一传到第五区抗先副区队长郑永晖家里,郑即在三乡一带召集抗先武装队员30多人径往古宥一线设防,但过了三几天亦不见敌舰艇有任何动静。第五区抗先卫国守土的消息很快传到第五区区署(驻南溪乡),区长孙子静即于次日亲自率领慰问队伍前往古宥前沿进行慰问。抗先队员受到很大鼓舞,增强斗志。他们说:孙区长坚持抗战,是我们的好区长。[]⑤
注释:
① 见1995年8月5日《中山报》第三版。
② 见中山市档案局《1·2·495号案卷》第32、33页。
③ 见《中外海战大全》第861至865页。
④ 同②,内称:毁敌汽艇1艘、胶艇3艘。
⑤ 见《中山抗战纪实》第183页。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199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