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二一 广州诸地陷落 中山孤悬敌后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19日   来源: 中山政协   
  1938年6月中旬,日军开始策划对武汉外围的进攻,以便占领武汉,达到其速成战速决占领全中国的目的。为了实现其侵略意图,日军切断中国海上对外联络线,封锁国际对中国的援助,同时窥伺广州,发动侵略华南的战争。   7月8日,日本政府决定:举国家一切力量攻取武汉及广东。8月22日,日军大本营下式下达进攻武汉的作战命令。27日,规模空前的中日武汉大会战拉开了帷幕。9月7日,当华中日军进逼武汉的时候,日军大本营御前会议作出决定:“为了封锁中国由广州到香港、澳门的交通,为了策应武汉作战,陆、海军应尽早攻占广州。”[说明: ① 1938年10月21日,日军第5师团进至中山县内伶仃岛。] [center][B]广 州 失 守[/B][/center]   9月19日,日军大本营向刚刚成立的第21军司令官古庄干郎下达了进攻广州的命令。[ 22日,日军第5师团换乘木船,以坂本支队为先锋进入洪奇沥,溯流而上作战。]   29日,日21军司令部由台湾门司出港,10月2日到达澎湖列岛之马公岛。7日,第18师团、第5师团之第9旅团、第104师团从上海、青岛、大连到澎湖列岛集结完毕。9日下午,参战部队在第5舰队的护卫下向广东沿海驶进。12日晨,日军全部船只驶入大亚湾。第18师团、第104师团和及川先遣支队共4万多人分三路从大亚湾之惠阳县境内登陆。国民党守军除个别部队有所抵抗外,绝大部分部队撤退或溃退。第104师团沿马鞍向惠阳进犯,于15日占领惠州。第18师团于21日占领广州。23日,在第5舰队支援下,安藤利吉中将的第5师团经中山县第九区洪奇沥直入攻占虎门要塞,相继占领顺德之大良、南海之佛山等地。29日,该部到达广州以南的货仓。   在进攻广州时,安藤利吉所指挥的第5师团的作战地域是虎门至广州一线以西和广州至三水一线以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工区。安藤利吉只运用第9旅团之坂本支队进行作战,保存了大量的预备兵力,获得了主子的赏识。11月9日,安藤利吉接替了古庄干郎的第21军司令官之职。   在广州战役中,日军出动陆、空兵力达7万多人,伤亡1400多人。参战海军(含航空兵)归第5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海军中将指挥,共有舰船70多艘(不含运输陆军的船只)、飞机150架左右,航空母舰有“加贺”号、“苍龙”号和“龙骧”号3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有“千岁”号和“神川丸”2艘。因兵力不足,他们无法完全控制广州附近沿海的港口,只完成了对广东海岸线的重点封锁。中国军队受到重大损失,仅被俘人员就达1300多有,还有187门火炮及21辆战车被日军缴获。[③ 23日,日军坂本支队第42联队攻占上、下横档炮台。g]③ [center][B]珠 江 三 角 洲 陷 落[/B][/center]   虎门是珠江八大入海口之一,是流经广州市的珠江主航道的首要门户,地处东莞县中山县的结合都。虎门以西的黄阁、潭州、大岗等地当时属中山县第九区范围(今属番禺市)。虎门江面深阔,万吨巨轮可直抵广州市的黄埔港,形势险峻,是江防要塞,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1840的鸦片战争前夕,两广总督林则徐为了防备英军侵犯,就在虎门一带部署重兵,设塞凭险完备.未几英军果然来犯,未能得逞.   七七事变以前,国民党军队在此设立虎门要塞,经营河防,由第十二集团军辖下的守备部队和海军扼守。当时,广东海军仅有一艘2600吨的旧式巡洋舰“肇和”号和几十艘炮舰及炮艇。   1938年10月12日晨日军进攻大亚湾后,广东省政府、国民党省部已于13日撤出广州,迁移到粤北连县;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也已下令把大部分军队撤退至粤北。[④ 日军坂本支队第42联队进攻大角炮台,炮台全连守军大部分牺牲。]④但虎门要塞尚未失守。中山县境内并无国民党的正规部队,只有新组建的地方团队约2000人。这2000人基本上驻防在中山县本部大陆内,而在县北部第九区的水网地带,防备是空虚的。   21日,在第5舰队的护卫下,日军第5师团抵达中山县第六区已于1937的9月为日军占领的内伶仃岛。22日上午10时,换乘200多只木船、农艇,以坂本支队为先锋,从中山县第九区的田基沙和东莞县的沥心沙、万顷沙之间的入海口处分三路突入洪奇沥,开始溯流而上作战。   第一路为坂本支队第42联队,向虎门进攻,于23日途径沙仔、高平、横档时,攻下了虎门要塞的上、下横档炮台。转向黄阁附近北上,进入狮子洋,从侧面进攻虎门。国民党虎门守军司令邬某畏敌怯战,弃塞逃离。扼守大角炮台的100多名官兵宁死不屈,坚持作战,大部分牺牲。虎门要塞失守。   第二路、第三路为坂本支队第41联队和第40联队,随即分别攻陷顺德、佛山、三水和番禺,警戒西江一带,并于29日与广州的日军会合。[① 23日,虎门要塞失陷。]①   第5师团之第9旅团于11月2日在佛山集结,休整待命。11月底,又派兵占领宝安,控制着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口岸。   第5师团在珠江口作战中,曾绕道经过鸡鸦水道、磨刀门水道和西江河,炮击和骚扰中山县第九区之大拗、第三区之古镇等地,遭到中山地方团队的抵抗。   日军在进入内河的作战中,还遭受我海军水雷战之袭击,损失不少。10月22日,日军3艘扫雷汽艇在洪奇沥触雷沉没;24日,满载日军兵的武装渔船在驶向沙角炮台途中触沉没;25日,日运输舰“第十长运丸”在驶入珠江口后触雷沉没。[② ]②自广州失守以后,广东海军水雷总队便开展水雷游击战。 [center][B]中山县四顾无援 孤悬敌后[/B][/center]   日军在大亚湾登陆之次日(1938年10月13日),国发党中央发表了《告广东全省军民书》,号召团结一致抗击日军,保卫广东。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一面发表《告广东同胞书》,呼吁保卫广东;一面决定把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部及广东省政府撤退至翁源,后转到边县。其军队一万多人滞留在港九铁路沿线的东莞、宝安、惠阳地区。珠江三角洲的顺德、番禺、海海、三水等地相继沦陷后,中山县顾无援,顿成敌后孤岛。   当时,中山县长兼第三游击区司令张惠长认为民心可用,率领地方团队坚决据守。他晓谕民众:有一尺之土,当据而力战。他还接受了中共中山县委的建议,发动群众,团结抗战,成立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部,兼任县队长。   中山县为何会孤悬敌后呢?   从敌人方面来看,是其兵力不足,暂时还无法完全控制珠江三角洲和广东沿海港口,未能抽出足够的兵力来进攻并占领中山县。   从中山方面来看,全县军民团结一致,以前的唐家、企人石等地的抗登陆战是卓有成效的,对敌人有相当的杀伤力。这是敌人不会轻视的。   以上情况,就是中山县暂时未受到日军进占的主客观原因。 注释:   见《广东人民武装斗争史》第三卷第41页。   见柳风:《血祭太阳旗》第134页。   见《中外海战大全》中的《大亚湾和珠江抗击日军登陆之战》第866、869页。   同①。   见《珠江纵队第二支队史》第9、10页。   同③,第862、8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