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 日机空袭广州 骚扰中山沿海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20日   来源: 中山政协   
[center][B](一)[/B][/center]   日军先遣舰队进入珠江口后,其航空母舰停泊在唐家与九洲洋之间的海面上。起初,一连十数日让其舰载飞机在附近水域演习、侦察,熟悉沿海及中山、东莞、宝安等地地形、地物和航空图后,便逐渐深入至顺德、佛山、番禺、广州等内陆地方。当时,中山县政府军事科有这样的记录:   “自全面搞战军兴,本县之遭敌侵害者,以空袭为最,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八月初旬起,县境之空袭警报,无日无之,我民众之惨死于敌机炸弹下者,不知凡几,而财物之损失,尤难以数计。”   这伙飞贼熟悉附近地形后,继则走向大纵深。1937年8月31日,日机6架空袭广州白去机场,我空军击落其2架,重伤1架。这是广东军民抗战之先声。   9月14日,敌舰4艘在飞机配合下驶向虎门,我舰艇、飞机和要塞炮台协同攻击,击沉敌舰1艘,击落敌机1架,击伤敌机2架。这是中、日双方军舰在海上进行的唯一的一次海战。   惨败的日本海军,马上改变了战略技术。   9月16日至25日,日军飞机在虎门至黄埔的航道上,炸沉我舰艇3艘;在中山县的洪奇门、横门、磨刀门和崖门附近海域,分别炸沉我舰艇4艘。   与此同时,敌机不断轰炸广州市区和各铁路线;敌舰艇不断骚扰、掠夺我沿海渔船和轮渡。在珠江口海面上,敌小型舰艇旋来旋去,顿而三五艘,转瞬或远或近,动态极其闪烁。海上渔民一被截获,即五刑齐下,半死抛诸海表,继即褴糙尽夺,船亦随烧。此时海面萧然,除敌舰横行外,可谓每见汪洋水天,不见渔民以渔以渡。   当时,有从北部湾结队驶往汕头方向海面捕鱼的大拖渡四艘,航驶至澳门附近海面,突然与日军巡洋舰遭遇。敌兵30余人即乘电船开往四艘拖渡之间,先将两拖渡押至巡洋舰附近;另两艘亦为敌兵监视。众渔民情知难逃毒掌,暗下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遂互相示意,坚决反抗。首先发土炮轰击敌电船,当即沉没,敌兵30余人死伤各半。另两拖渡亦齐发炮轰击敌巡洋舰,在甲板上看热闹之敌官兵亦死伤多人。敌军恼羞成怒,仓皇发炮还击,四艘拖渡均被击毁沉没,船上同胞全部壮烈殉难于海上。   在1937年8、9月间,珠江口海面之渔船、商船、客轮,被日军舰艇炮击、扫射、劫掠者,无日无之。中山县政府军事科有如下记录:   “省当局为避免威胁起见,乃宣布从10月1日起,封锁各海口。本县之磨刀门、横门、金星门等同时将大批废舰船艇,满载石块,沉于门前海底,以为堵塞;并取缔省港渡往来,仅保留石岐、澳门航线。”   滔滔珠江口,汇集于三角洲南流入海,堵塞门前海底,谈何容易。即使堵塞了,一遇潮汐,激流暗涌,浪拍风吹,所载石块之沉船岂能为力哉? [center][B](二)[/B][/center]   阻止日军舰艇入侵沿海海口及内河航道,最根本的方法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海军。当时在华南的中国海军舰艇作战能力十分薄弱,使用水雷御敌就成为重要的手段。   七七事变前,广东海军仅有小量从英、德、意购买的视发水雷,而又年久失修。   1938年春,广东江防司令部着手在广州制造水雷,1939年又在广西柳州加紧制造,并成立水雷队,起初在虎门、横门、崖门、狮子洋及汕头妈屿口等处布设水雷。在抗击日军的登陆作战中,水雷产生过一定的作用。如1939年7月10日,在中山县第一区黄牛头山的河面上,日军5艘运兵艇及一艘铁壳拖船同时角电沉没。 [center][B](三)[/B][/center]   日军入侵珠江口以后,其海盗行径对澳门当局造成重大威胁。就在“广东省当局宣布从1937年10月1日起,封锁各海口”的同时,葡萄牙以“同出一元之巴西”为由,至电日本政府:   如日本用武力侵占澳门,巴西即将移往巴西的日侨全部送回日本。   葡、日遂灰成协议。因此,在八年抗战中,澳门始终是个中立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