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前夕话澳门
——澳门采风之一
发布时间:
2006年04月21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由粤通码头过关,一踏上澳门的土地,我们便强烈地感受到了前辈诗人和当代小歌手所表现的澳门同胞那份投入母亲怀抱的急切心情。
的确,在澳门一周的采访过程中,无论是政界、工商界、文化界等上层人士,还是街坊小巷的摊档主乃至看家“师奶”,接触过程中都表露出一种强烈的情怀:这里不是马交,也不是妈港(两词均为葡文MACAU的音译),这里就是澳门!
澳门,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在明朝,澳门已名为香山澳、蚝镜澳;后来,又名蚝镜、镜海、镜湖、蚝海、海镜、濠江、莲峰、莲洋、莲海、莲岛等,“澳门”之名,在四百年前已出现在史书中,称“澳门有南台、北台,两山相对如门,故称澳门。”至于“莲”字冠名,则是因为北面有一段少堤与珠海及莲峰山丰连,形似莲花茎,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以莲花为图案,也缘于此。
现在的澳门是由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3个地方组成,总面积约32.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5.5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这40多万人中,中山乡亲约为12万。由于人多地少,尽管多年来不断填海拓地,城市用地仍紧缺,以至澳门的山丘台地,都拓展为街道,大街小巷900多条,狭窄街巷两旁,尽是高楼大厦,形成人工的“城市峡谷”和“石屎森林”,成为澳门街巷独特的奇观。
从有关史料中我们获悉,澳门在4000多年前已有中国先民的足迹,自分元1152年设香山县始,就一直归属。澳门自古也是商贸活跃之地,葡人未居澳之前,东南亚、琉球等地区的商旅、渔民已乘船抵澳交易。这说明葡人既不是澳门最早的居民,也不是最早胝澳的外国人。
在鸦片战争后,葡人擅扑克宣布澳门为葡国的一个“自由港”与“殖民地”,澳门由此成为祖国的一个“游子”。“一国两制”使澳门问题和香港一样得到了最完美的解决,游子即将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饱不平等殖民统治的澳门同胞在回归前夕的激动自是不言而喻。
从这些民族个性明显的史料中可知,澳门和中国的不可分,一如莲花之花蕾与根茎;从中也充分反映,澳门和我市的地缘史缘相亲相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