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2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市政协主席 苏松勤
政协中山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自1992年发出关于征集建国后史料的公告以来,已历整整八个春秋。感谢文史委和广大文史工作者所作的努力,以反映中山建国后重大运动为主要题材的《中山文史》第44辑终于面世。
客观地说,就篇幅而言,该书比以前出版的《中山文史》各辑并不显眼,充其量只属于中小型制作。但从其题材及内涵来看,其领域之新,预期在读者中产生的影响之大,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
因为该辑史料中,有关政治运动方面的,多是人们过去有所顾忌的”禁区”,而该书的作者,毕竟以“首吃螃蟹”的胆色,将”禁区”闯了。尽管不存在会么禁区,但他们果敢地走出误区,以高度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感,还历史以真面目的无畏精神,实属难能可贵!
对于建国后这段极其辉煌而又不平凡的历史,正史早有定论,但文史是正史的补充,能从广泛和深层领域,以具体的”三亲”史料,如实地、全面地、本质地反映历史。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亲历、亲见、亲闻这段历史的人至今多已进入“知命”、”耳顺”和古稀”之年同,部分甚至经已作古。而后一辈的青年人,对于诸如”大跃进”、”四清”、”文革”、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等当年发生在神州大地上轰轰烈烈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在中山地方的具体演现,却显得是那样陌生,认识近似懵然。因此,如果不把握电动机,将这些快要”烂在肚子里”的大量珍贵史料抢救出来,有计划、有步骤地整理成书,那么,这段曾令世界震撼的历史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所起的警醒和启迪作用将会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让逝去的历史教训以类似的方式重演,使本来可以顺利 展的未来世界受到损害。
现在值得高兴的是,孙中山故乡的一批先知先觉者在这方面已经走出了第一步,为了再现建国后的历史,他们摒弃杂念,潜心对”三亲”史事作真实的记录。有些同志甚至不顾老弱之躯,呕心沥血于著作之中,这就是对后辈负责的好榜样。《中山文史》第44辑的出版,既是对建国后史料选辑工作的一次尝试,亦是对作者辛勤劳动的一种回报。
建国后的历史岁月悠长,内涵深远博大,史料极之丰富。文史资料工作,应当坚持统一战线和“三亲”的物点,发挥其”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中山文史》第44辑一书已作了抛砖引玉的尝试。但愿有志于文史写作的热心人士以不懈的努力,撰著更多有历史价值的佳作,以飨读者。
1999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