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黑土中走来
――记北京丽都假日饭店财务部中方经理郑志祥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2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杨剑豪
金风送爽时节,我随来京参加编辑业务高级研讨班的务地同仁一起,到全国最大的合资饭店――北京丽都假日饭店参观,采访。想不到接待我们的竟是与我阔别10多年的“荒友”郑志祥。他在这家饭店任公司财务处处长兼饭店财务部中方经理。只见他西装革履,满面春风,风采不减当年。
当年,郑志祥和我同在农垦部实验农场(后为兵团38团,现为850农场),由于是广东老乡,彼此来往较多。这次见到他,过去的情景就像电影一样,一幕幕展现在眼前。
郑志祥在广州上大学。上学时,被同学推选担任银行系学生会主席。寒假时参加下乡宣传队,因工作积极被评学院劳模。抗美援朝时,他毅然投笔从戎,后调到北京军委空军后勤部(授中尉军衔――编都注),从事财经工作,因成绩显著,荣立了三等功。1958年转业来北大荒后,他刻苦学习农牧生产知识,很快就成为行家里手,担任了农业练心生,成功研制了自动拌种机。第二年便光荣地出席了家垦局的群英会。在北荒10多年里,曾10次受奖励,被评为先进生产者,获团通令嘉奖等。他的事迹和照片见诸报端。以后,又担任了生产连长,农场生产科长。总局党委书记王锡禄1962年从北京农大毕业后,就曾在生产科同郑志祥一起工作过。
郑志祥的父亲郑乃炎(香山县得能都濠头村,今中山市火炬高科技产业开发区濠头村人――编都注)早期即追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是陪同孙中山登上永丰舰的少数军官之一。70年代后期,郑乃炎多次人受到康克清等领导人的接见和宴请,还出席过邓小平主持的国庆招待会。
然而,在“文革”中,由于这个家庭背景,郑志祥被下放到连队。但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努力工作,辛勤耕耘。在这期间,他主持的连队科研小组被评为兵团先进科研小组。倔连续几年对玉米,小麦虫害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写出的调查报告得到八一农大植系专家很高的评价。
郑志祥的妻子张绿停,是建筑工程师,参加大庆油田和江汉油田等工程会战。因工作关系夫妻两地分居。郑志祥调回北京,后从建委搞到国家旅游局工作,1981年参与了“丽都”的筹建工作。
通过参观和采访,我们得知,“丽都”占地300多亩,有1029套客房,336套豪华公寓,1万多平方米的出租写字楼,除购物,服务,各种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外,还有三所外国人子弟学校和一所国际幼儿园。无论是规模,设施,还是经济效益,都居全国2000多家涉外饭店的前列,还有10个项目排在全国饭店之首,有“丽都城”之称。
长期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中工作,整日与“大款”打交道,且又多次到国外出差,可郑志祥却依然保持着部队的优良传统和北大荒精神。他领导的财务部有中外员工160人。他的中国同事向我介绍说,10多年来,郑志祥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各级工会积极分子,由他任书记的财务部党支部,曾被评为中旅集团系统和国务院侨办的先党支部。1988年,郑志祥还被北京市总式工会授予“增效节支标兵”称号。
参观,采访中,有记者请郑志祥谈谈个人情况。他深情地说,我是从黑土地走来的,我要北大荒18年,北大荒是我的第二故乡。这些年来,我始终怀念那段生活,想念曾战斗在一起的垦荒战友。
郑志祥业余兴趣较多,1990年丽都饭店举行秋季运动会,他参加6000米长跑,坚持跑完全程。平时也爱写作,这些年来,曾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70多篇。1985年,850农场30周年场庆时,他提写了《王震同志的两本业书》一文。回忆了1962年王震视察垦区时,特地在两本农业书上签名后送给他,使他深受鼓舞的情景。该文情在《天鹅文艺》上,后被总局史志办收集汇编在《王震与北大荒》征文专辑里,获三等奖。
临告别时,郑志祥告诉我,总局党委书记王锡禄,局长王文彬等老同志每次来亦办事,开会,总要抽时间来探望他,说明北大荒人不忘旧情。他握着我的手一再表示,有机会一定回垦区看看,一定要国垦区的改革开放作出一个北大荒人应有的贡献。
回到住处,同仁们纷纷为我能在北京遇到这样的“荒友”而高兴。一位来自江苏的记者递给我一本《瞭望》周刊《第52期》,指着一篇题为〈明天必将更加美好〉的文章让我看。这是新华社记者胡国华写的专稿。文中说:“。。。。。。丽都饭店高级会计师郑志祥,是名转业军人。过去因父亲的经历,背着学生的家庭包袱,但他不消沉,浑身充满活力,工作起来劲头十足。他坚信,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是的,清除了“左”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仅“荒友”郑志祥焕发了青春,北大荒也同样迎来了新的春天。
(原载1993年由中国博览丛书编辑部和中国经济技术信息编委会合编出版的《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明星》大型丛书第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