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身于中山教育事业的黄联安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26日 来源:
中山政协 作者:高如山
1996年4月2日,总理李鹏(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夫人朱琳,副总理李岚清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省长卢瑞华的陪同下前来中山市视察火炬高科技产生开发区,新城区建设后,在中共中山市委书记,市面上长汤炳权(现任广东省副省长),副市陈根楷(现任中山市市长)的陪同下到了已离休多年,年已八旬的老教师黄联安家中作客.这个喜讯一传开,不少人都兴高采烈地向黄老祝贺,并分享他的欢乐和幸福.
黄联安老教师是中山市教育界一个杰出的代表.他从教数十年,业绩卓著,德高望重,有口皆碑.
1935年,黄老在广州正中学初中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中山县第二区西头堡青姜(今中山市大涌镇青岗村)当教师.1945年抗战胜利后,年轻的他到了香港谋聚集了不少爱国民主人士,黄老在他们进步思想的熏陶下,舍去了待遇较优的店员生活,跑到一所进步的学校工作,并参加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各级追求真理,民主和进步.其间对于民主教育方面,黄老特别重视解放区的先进经验,认真学习史瑞芬天清水塘的事迹和观看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深受教益,为黄老以后教育工作打下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黄老回到中山县工作,先后担任过龙山中学,中山纪念中学,小榄中学的领导职务,还当过县教育局副局长,局长,县委文教部副部长等职,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黄老能上能下,思想境界高,作风下派,尤善于团结教师群众,关心教师生活,常深入到教师的生活中去,努力为教师家庭排忧解难,在教师和学生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
建国初期,黄老在龙山中学当校长,学校办得生气勃勃,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成绩优异,在中山颇有名气.这与黄老在领导工作上思想解放,敢于挖潜,有一种首吃"螃蟹"的大无畏精神分不开.其时,沙溪龙瑞村有一位解放前在广州市被誉为数学"四大天王"之一,人称"卧龙"的老知识分子刘芙初,因出身旧社会,在"阶级关系"森严的当年,人们对他不敢沾边,不敢跨越雷池半步.然而,黄老却敢于起用他,亲自请他"出山",聘为龙山中学数学教师.刘教师感于黄老的盛情相邀答应了,并不负众望,结果教出了不少相当了得的学生.黄老就是这样能处处扬教师之长,让每位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为祖国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现今,龙山中学的老校友回忆起当年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无不津津乐道,誉为龙山中学"黄联安时代",怀念之情溢于言表.也可以说是对黄老业绩的生动"总结".
黄老从严要求自己,身先士卒,虚心学习,带动教师.
他在中山纪念吕学当领导时分管教学工作,要经常去听课.中山纪念中学当时是学俄语的,而黄老对俄语却一窍不通,为了领导教学,黄老除虚心向俄语教师请教外,还在家中跟随在校读高中的女儿同步学习,甚至整个暑假都躲在家里学发音.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自学,黄老基本上能听能评这个课了.同样,黄老在龙山吕学当校长时,困师资不足,也兼任教数学课.他不但跟数学老前辈刘芙初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还多方设想及时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从而造就了这一科的良好教学条件,使数学教研工作搞得有声有色,远近闻名,受到全县数学教师的交口称赞.
黄老在他工作过的地方都很重视党,团,队的建设,经常亲自去上党课,团课和时事课.在龙山中学,黄老每周都向全校师生作一次时事报告课,讲得有理有据,分析透辟,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大家喜欢听,会场总是鸦雀无声.
十年前,在教育局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黄老关切地谈到一些老教师的参党问题.为了清楚地说明问题,他举了一个典型例子:有一位老校长从青年时代起就渴望着能够参党,并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创造条件.然而,他这一进步行为,并未有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以致他年逾古稀而参党问题仍未获得解决,自己感到是一件憾事.黄老这一番话,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和有关领导的警觉与重视,党组织马上为这位老校长对照条件,予以审查.不久,该老校长终于圆了"党员梦".这件事也为党建工作带来了启示.
黄老离休后,眼睛不好,行动也有困难,但他仍然担任很多社会工作:中山市教育学会顾问,市政协常委兼文史资料组的组长,孙中山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山诗社理事长,龙山中学,中山纪念中学,小榄中学,青岗小学,员峰小学等校友会或基金人的顾问,广州培正中学校史编委会委员(最近,又被聘为该校校友会顾问――编者注)等.他时该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多年业,他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除向市委,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就教育,宣传,治安等问题提出建议外,还多次给省委组织全省党员认真学习一位中央领导同志的<<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一文.当时的省委副书记谢非和张帼英接纳了这一建议并作了批示,要求广东<<支部生活>>将该文推荐给广大党员学习.后来<<支部生活>>果然全文登载了该文,并就黄老的建议和省领导的批示加了编者按.1995年1月,到中山检查工作的张帼英副书记在市领导的陪同下特别前往黄老家中看望他,当张副书记看到眼前这位老人就是五年前写那封建议信的中山老党员时,不禁一阵惊喜和激动,连声赞道:黄老这么大年纪仍然时该关心着党的建设,真是令人钦佩!
黄老离休后,有三大嗜好,那就是读书,看报和写作.
在他家里,文化气息很浓,字画挂得满满的,报纸杂志也堆得满满的.他自己订阅的报刊就有〈〈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中山日报〉〉,<<文摘报>>,<<求是>>,〈〈参考消息〉〉,〈〈中国电视报〉〉,〈〈广东电视报〉〉等。近年来,黄老患有白内障和青光眼眼疾,视力严重衰退,自己读报有困难,他就要家人读给他听,每天如是。
黄老总结自己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写了不少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理论文章。1990年,市教委为黄老整理,结集,出版了〈〈黄联安诗文集〉〉,那是他数十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心血结晶。这次,李鹏总理一行到黄老家中作客时,黄老就给到访的每位客人各送了一本〈〈黄联安诗文集〉〉作为礼物。现在,黄老仍不顾年高体弱,笔耕不辍,以特约撰稿员的名义经常为老干活动中心的黑板报写主题文章,被一些老同志称为“多产的笔手”。
黄老晚年闲不信,继续为社会主义事业发挥余热,他度过的将又是一个充实而闪光的晚年(1998年,又先后出版了《黄联安文选汇编》和《黄联安诗选续编》――编者注)。
1996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