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千锤练 丹心为人民
黄健同志离开我们已近10年了,但他那样张慈微笑的脸孔的一身浩然正气的长者形象,却常活在我的心中. 我是1950年中山解放不久认识黄健同志的,1952-1956年我在石岐镇(后改为石岐市)政府工作,同他住在一幢楼房里,朝夕相处.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那队工作全心全意,任劳任怨的老黄牛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先任石岐镇副镇长,石岐改为市建制后,又先后任市政府秘书科副科长,民政科长,副市长等职务.党委每次分工他做什么工作他都乐意接受,,并想尽办法尽心尽力责地做好,从不计较名利.解放初期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烂摊子,要逐步收拾,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工作繁忙而锁碎.镇委决定由黄健同志负责在郊区粉一间难童收容所,以收养流浪街头的百多个丐童.那时经费困难,又没有经验,这些难童又过惯了散慢浪荡的生活,办了不久,大部分都跑了,黄健同志并不气馁,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动员他们回来,搞生活自救,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种养劳动,既改善生活,又可解决部分经费;改进教学方法.边劳动边学文化和政治常识;开展适合儿童身健康的各种娱乐活动,逐步取得好成绩,把一批难童培养长大,分别输送到各各读书或分配工作每当我想起这个年近半百的胖老头,每天骑着自行车到离城区七华里的竹秀园和难童一起参加劳动,为这些难童的衣,食,住和教养而操劳时,我的心就久久不能平静.黄健同志是1925年参加革命的,但任过许多领导职务,是个老革命.在党组织分配他干那琐碎而又辛苦的工作时,他不但愉快接受,而且干起来就像一团炽热的火,干劲十足。他这种为党的事业能上能下,能屈能伸的高贵品德,多么令人敬仰啊! 黄健同志有革命者的胸怀,为了革命事业,他能忍辱负重,从不斤斤计较。解放初期,交通很不方便,由石岐到广州还没有公路,只靠每晚一班轮船载货载人。一次广州猪肉供应紧张,为避免脱销,省委书记陶铸要石岐等附近县市限期定量调生猪入广州。石岐的猪刚从农村调来,眼看赶不及晚班船运往广州。镇政府即决定将晚上1时班船推迟一个小时开。这天刚好省府某厅负责人也坐这班船回广州,就只因推迟了一个小时开船,他竟大发雷霆,跑到镇府找镇长。这时刚好我外出了,黄会同志留家,他耐心解释,讲时理由后,那负责人仍不服气,骂我们违法乱纪。但黄健同志始终面带笑容,耐心解释,不断向他表示歉意,终使那位负责人不好意思再闹下去,矛盾解决了,生猪也依时调到广州。 解放初期为了使日益增多的车辆不经人口稠密的市区中心来往,珠江署决定石岐建一条过境公路(由岐江河畔到三级石路口),镇委分工黄健同志负责主办.他以长远眼光看石岐,认为路宽要规划30粘,比澳门新马路还要阔,使将来发展时不用拆除房屋来扩宽.当时资金不足,困难很多,尤其是有些部门意见不一致, 有人认为资金不足又要搞大工程是”贪大求洋”,”好大喜功”,”劳民伤财”,议论纷纷,并在会上对他进行严厉批评. 黄健赎坚持自己的想法是对的,镇委接受了黄健同志的建议,并未因有不同意见把工程改变,他也没有不满情绪.为了党的事业,他默默地承受着各种压力和打击,积极动员机关,工厂,学校及居委会等单位,要求他们大力支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以组织义务劳动和以工代赈等办法,解决了资金和劳力不足的困难.他还每天深入工地,带头参加劳动,勤勤恳恳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而拼搏.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这段马路终于建成通车了.今天每当我坐着汽车,风驰电掣般驶过那绿树成荫,仿佛看到一个胸怀坦荡又有远大眼光的老同志,在那里指挥一群群民工奋力战斗的场面.我想如果当时黄健同塌没有这个气魄,没有元大眼光,现在要建这么宽的环市公路,又不知要拆除多少房子,要花费国家多少资金啊! 黄健同志无论在那种会议或平时工作的过程中,都能耐心听取别人意见,尊重别人.按资历他比我长,按文化水平他经我高,按工作经验他比我丰富,但他却很尊重我,支持我,从不摆架子,不摆老资格,有什么事都常常同我交换意见,我决定了的事,他却尽心尽责地去做.他有什么意见,都能开心见诚地提出来;指出他的缺点,他也能虚心接受.他和蔼可亲,待人诚恳的态度,是有口皆碑的.同他在一起工作四年多,我觉得很愉快,很协调,而且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黄健同志在漫长的革命征途中,在敌人的白色恐怖和严刑拷打下,磨练出革命的坚强意志和铮铮铁骨.在顺和的环境中,他的工作热情固然是高涨的,就是在困难的环境中,在受到挫折或被人们误解时,他的革命干劲也没有减弱,一样常带笑容,一样和蔼可打.他在革命历程中曾五次被捕入狱,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几次受组织审查,但他那旺盛的革命斗志,他那坦荡的革命胸怀,他那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心,有谁又能知道他过去备受敌人的摧残和经历坎坷的遭遇呢?1956年我调去珠珠海,1957年他调去省政协,彼此很少来往.文化大革命时,听说他被诬蔑为"叛徒","特务",全国通缉,隔离审查,反复揪凌斗,身心再一次受到严惩摧残.1976年一次在广州街上相遇,乍一见,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为何昔日的胖子,如今却变成骨瘦如柴,满头白发的老头子,竟和从前判若两人呢?不用问这是灾难摧残的结果.接着我跟他来到他那位于仰忠街的住址.一间又潮又窄的楼下小房间里,陈设简陋.看见他这个样子,看见这个地方,我的心难过极了!然而那时,除了问候他的近况外,还能说些什么呢?他在言谈中没有怨气,也没有后悔,他仍然热爱生活,对党的前途充满信心. 黄健同志无论在建国前的白色恐怖中,还是在建国初期的艰难日子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战斗了57个春秋.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但可惜在我们党总结了各种经验教训,摸索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分社会主义的道路,经济刚刚向前发展,生活刚刚好转的时候,他却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不能和共同享受今天的幸福,多么令人惋惜啊!他那赤胆忠心,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199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