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郑观应的生卒年月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3日    作者:邓景滨  
  1992年8月1日,由澳门中华教育会、中山市三乡同乡会、澳门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纪念郑观应诞辰一百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澳门隆重举行.研诗会有一份材料介绍了中山市三乡中学黄文正老师近年发现《郑雍陌祖房谱》的情况,这对于解决学术界众说纷纭的郑观应生卒年月极有帮助。   据资料介绍该《访谱》第二条载:“本族世居闽江,先世名讳字号行第,生卒月日娶葬宦官职,俱抄自莆谱(注:福建莆田族谱)。入粤而后,谱牒妈作于九世祖雍陌公,而今重修。上接九世而入粤一世,下至十世,传至廿九世,自是而后,议限三十年一修,虽百世可知也。”   从《房谱》中,我们可知郑观应的祖先郑雍陌由福建莆田迁徙至香山(今中山),后以先祖雍陌之各作为居所的地名,流传到今。换言之,现今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郑氏族人,均为郑雍陌之后人。郑观应父亲郑文瑞是第二十二世祖,后迁往澳门居住,并建造了著名的郑家大屋。郑观应的名作〈盛世危言〉最后定稿本便是在此编纂。   郑观应生于何年?据夏东元教授在〈郑观应传〉首章的注释所写,共有五种不同的说法:   “关于郑观应的出生时间,由于郑观应从来说过他生于哪一年,在叙述到自己年龄时,说法不一,矛盾百出。于是学术界众说纷纭,从1840年到1844年五年,都有定为郑观应的生年的。”   其中,最普遍的说法有两种:   一是1841年。见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近代史知识手册》、法律出版社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文集》等。 二是1982年。见1979年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近代史词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历史人物辞典》等。   夏东元教授曾在上海图书馆所藏有关郑观应的未刊资料中,看到了上海一盲人于1982年为郑观应卜课和江西补用县承何庚堂于1906年为郑观应算命留下的三份相同的生辰八字:“壬寅、丁未、申午、甲子。”经过推算,夏东元教授将郑观应的生年核定为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十七日子时,即公元1842年7月24日。 证之近年发现的《郑雍陌祖房谱》,果然一丝不爽:郑观应在《房谱》中的生年正是“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六月十七日。”   至于郑观应的卒年也有四种不同的说法。夏东元教授在《郑观应传》末章的注释写道:“关于郑观应去世的时间,有1920年、1921年、1922年和1923年四种说法。   1920年说,是李育中《郑观应晚年的没落》(载《羊城晚报》1963年7月15日)、北京人民出版社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等。   1921年说,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历史历史人物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辞海〉、中华书局的〈中国近代史知识手册〉、法结出版社的〈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等。   1922年说,见上海辞书出版社的〈中国近代史词典〉、广东科技出版社的《广东近现代人物词典》、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中国文学大辞典》等到。 1923年说,风汪熙《论郑观应》(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一期)等。   目前,比较流行的是1921年和1922年两说,夏东元教授最初曾采用郝延平在《十九世纪中国买办:东西文化的桥梁》注释中的“1923年在澳门去世”的说法,后来走访了郑观应的三子郑润?的口头忆述材料而将郑观应的卒年定于1922年5月,此后,夏东元教授在《郑观应传》和《郑观应集》中,均采用卒于1922年5月的说法。   然而,证之以《郑雍陌祖房谱》,则出现了较大的误差。《房谱》有一段关于郑观应的记载:   “官应公,字正翔,戌陶斋。文瑞公次子列贡生,侯选分巡道,二品顶戴,赏戴花翎,署理广西左江道,历办各省赈务,传旨嘉奖,敕令原籍督抚采入省县志乘,著有《盛世危言》一书,由苏蕃邓方伯进呈,奉旨留览。生于道光二十二年壬寅脱离月十七日,卒于民国十年辛?五月初七日,享寿八十。“   《房谱》的记载,采用郑观应的本名郑官应。其生年与夏东元教授的考证完全一致,但卒年则不同于夏东元教授所定的年份。按理,应以《房谱》所载为是,印卒于1921年6月12日。   也许有人提出质疑:夏东元教授所定的卒年是亲访郑观应三子郑润?而得,哪还会有错?据夏东元的《郑观应传》(修订本)末章注释所载,郑润?当时说:“我父死时正是我中学毕业那年,即1922年5月下旬,他卧病在上海提蓝桥招商公学宿舍二楼。病时我和我的两位妈妈(王妾、六妾)等六人轮流陪侍,死时我正在他身旁,后招商公学停课三周,出殡至联谊山庄,很排场,是按照清朝道台的仪节出殡的。次年暑假,我和妈妈护送灵柩回乡,葬于澳门前山。墓穴比较讲究,现在应该仍保存在那里。“   夏东元教授根据“郑观应任招商公学校董事以来,从未去职,死于公学宿舍是可信的“,故而采用郑润?的说法。笔者认为,郑润?忆述的郑观应去世前后的细节就是可信的。但说”澳门前山“则不确:因为前山距离澳门约五公里,当年隶属于香山,现丰隶属珠海,从来没有隶属澳门。至于他所提及的年份,也可能因相距时间太长而有些误差。《郑雍陌房谱》所载应是可靠的。该《房谱》三十一年一修。离郑观应逝世最近的一次重订。是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丁丑七初四日,相隔只不过十六年。加上郑观应是二口顶戴,赏戴花翎,并被传旨嘉奖,名字已载入省、县各志,堪称”光宗濯祖,留芳桑梓“,族人亦深以为荣,其死丧之期,又岂能不知?再且,此《房谱》当时是”当从重订“的,足见郑氏族人对重订此房谱的严肃认真。更何况,该《房谱》有专人负责保管,平时各类重大喜丧之事,又丐能无记?   然而郑润?的忆述,据《郑观应传》注释所提供的线索,最早也在1979年或之后,距离郑观应逝世起码已有58年的日子;在没有任何文字资料佐证的情况下,其提供的“卒后“的可靠性,当远远比不上《房谱》所载。   再擗黄文正老师在郑观应故乡雍陌乡的调查访问,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郑炼,在他十多岁时,曾亲往上海,于提蓝桥招商公学宿舍见过郑观应,并记得郑观应长得很高大。郑炼还清楚地记得郑观应确是在民国十年(1921年)逝世;后来,其家人还将其棺柩移葬于前山(按:前山并不属于澳门,而属于香山),白石,可惜现在墓地不存了。   综上所述,《郑雍陌房谱》的发现,为解决悬疑已久的郑观应生卒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郑观应生于1842年7月24日,卒于1921年6月12日,应该是无可置疑的定论了。              原载1993年11月22日——24日澳门《华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