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黄圃镇庙宇变迁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8日    作者:王敬行 王镇 杨惠  
  旧社会,黄圃庙宇林立,迷信活动盛极一时。解放后,党领导人民革故鼎新,扶正祛邪,破除迷信,黄圃的庙宇已陆续拆除和改建了。这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好事。但是,黄圃的庙宇是何时兴建的?旧时是怎样搞迷信活动的?庙宇是如何变迁的?人们恐怕有所不知。故特辑录,俾得充实史料。 [center][B]黄圃庙宇 开村兴建[/B][/center] 我国自禹、汤、文武以至清朝,政体是君主专制。数千年来,君位世袭。为了巩固帝位,古之帝王将相,千方百计,制止人民造反,除了施行严法,并制造邪说,鼓吹宇宙之间,“举头三尺有神灵”,在冥冥之中,有神灵默为主宰,下界之人,凡是忠君,慈悲、戒杀、洁身、修德行善者,神必福之,反之就会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了。于是鬼神之说日盛,四海之内,六合之间,凡是开村,必大兴土木,建筑庙宇,祭祀鬼神。黄圃是在元末(顺帝)明初(洪武)开村的。考于故老,嵇诸碑文,黄圃的庙宇,都是在开村时期建的。 [center][B]迷信活动 千奇百怪[/B][/center] 黄圃自建庙以来,庙设司祝,规定参神须须向他购买香烛、纸宝、冥镪等物,庙堂神饰以黄金,参花挂红,设大小香炉,陈列坐椅,蒙以虎皮。神前树旗帜,贴对联,写着“香烟篆出平安字,烛蕊生成富贵花。”至若每年春节及神诞的时候,庙堂敲鼓吹笛,鸣钟奏乐,灯火辉煌,爆竹之声,不绝于耳,本镇各坊及街道一些庙宇,多在元宵前分别演剧,或唱音,用以酬神。每逢秋季,七月烧衣,九月建醮。祈求风调雨须,五谷丰登,丁财两旺,老少平安,万事胜意,家庭幸福。还有贺诞者在山边鸣炮,人们争夺炮圈,意欲得炮回家,以保富贵长寿,安居乐业。待到明年,另制新炮(镜屏)送回原庙,报答神恩。故在节日神诞之际,到庙参神者,善男信女,老叟少童,摩肩接踵,络绎于途。他们都是携带祭品(三牲果酒)来庙求神、祈福、收签、问事,由于香火极盛,天长日久,木偶泥象尽变为黑面菩萨了。那些言星命者,则在庙中设桌,代求签者解签,花言巧语,导人迷信,与巫婆、神棍三位一体,相率为伪,说什么“人都要凭神之力,敬神如神在,休说天高无耳目,四方八面有神灵。试看,凡是诚心诚意供奉菩萨的,不管是男和女,自然祈福必来临,疾病不相侵。凶事化为吉,福禄寿连增。众神皆欢喜,宅舍并光明。”于是求福免祸之徒若狂,解衣散钱,搭棚演戏。花灯奉献,品物虔供、自朝至暮,惟恐后迟。老少奔波,迎神入户……这就是解入前耳闻目睹的怪现状。 [center][B]破千年旧俗  树一代新风[/B][/center] 解放以后,党为人民谋幸福,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提倡科学,破除迷信,建设文明。经过大张旗鼓积极的宣传,揭穿了唯心主义鬼神之说的谬论,群众的觉悟大大提高,知道所谓鬼神者,其实荒虚怪诞,无中生有。于是黄圃的庙宇,日渐改建,化无用为有用,造福地方。 黄圃地区,原分五股,包括三社、鼓楼、灵会、北头、岗东五坊,解放后除岗东坊划归鳌山乡外,其余地区,直属黄圃公社的分为三个大队。系以北头为第一大队(简称镇二),对甫、新基为第三大队(简称镇三),其余就是街区了。现将黄圃庙宇的分布及变迁分述如下: 属镇一的,共有三间庙。 1.洪圣庙。在西坑上围,改为“农具贮藏室”。 2.文阁。在北头,系祀“文昌帝君”的。业已拆除,变为街道。 3. 康公庙(称显聪堂)。在北头,现改“镇一托儿所”了。 属于镇二的,共有12间庙。 1.观音庙。在三社的“云路先登”,拆去后就地建民房。 2.主帅庙。 3.天后庙。 4.洪圣庙。均在三社上街,先后拆去,改建民房了。 5.文阁。在三社下街,祀文昌帝君的,面积极不小,拆后已将原庙地归“黄圃中学”之用。 6.北极古庙。在三社下街,今改民房。 7.城隍庙。古称城防庙,在鼓楼,相传天下城隍皆将相,故设庙祀之。1945年光复后,已将该庙拆为平地,尽将神象投诸水火,就地改建“中山县黄圃镇中心国民学校”。解放以后,该校定名为“培红学校”,现已成为园林式的校舍了。 8.判官庙。在鼓楼,起于城隍庙的右边,1945年拆去,扩建“中山县黄圃镇中心国民学校”了。今日之“培红学校”,其校舍是跨城隍、判官两庙陆续改建的。 9.观音庙(古称德星堂)。在鼓楼,早已拆去,改建民房。近年华侨出资在葫芦山下,重建观音庙1座,德星门1个,以供游览。在德星门前,有对联云: 德门建鼓楼,云蒸霞蔚风光好; 星月辉华夏,水碧山青气象新。 10。康公庙(古称灵佑堂)。在灵会,拆后改为民房。 11。雷神庙(古称会真堂)。在灵会,拆而复建,但不设神象,作何用途,尚未决定。 12。三灵庙。在灵会,祀财帛星君的,经重建,庙地作街道使用,可通“西桥”及“北头”。 属镇三的,有两间庙。 1.华光庙。在新基,已改为民房。 2.华光庙。在对甫,已换新貌,其中有“黄圃镇第三大队办事处”,附设卫生站及腊味工场。 属于街道的,共有7间庙。 1.华光庙。在永安街,拆后改为民房。 2.北帝庙。在永安街,早在1945年光复后拆去,建筑市场及华南茶室了。解放后开马路,将市场及华南茶室拆除,择地另建成茶室及新的市场。而今原庙地已成通衢大道,车如流水,往来不绝,为商业繁盛之区。 3.财帛星君庙。在升平街,拆后改商店了。 4.天后庙。在龙安街,早已改为粮站。 5.王大中丞庙。在龙安街,亦改粮站。 6.地葳王庙。在龙发横街,已改作新村民房。 7.财帛星君庙。待拆,据说另有用处。 综观上述,黄圃的古庙,共有24间。它随着时代而变迁,破旧俗,树新风,对国家社会是有利的。   1991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