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山今昔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8日 作者:高民川
位于石岐孙文中路的中山纪念堂,庄严宏伟,金碧辉煌,游人肃然起敬。然而纪念堂的出现,却经历了800多年的历史沧桑。
中山市的前身是香山县,县治中心位于铁城(石岐),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铁城原有仁山、武山(西山)、寿山、丰山、盈山福山和凤山七座小三丘,犹如翻星七颗,烘托着环境清幽的月山,称为“七星伴月”。
明代香山知县邓文岩,以仁山地点适中“风水”好,兴建了规模颇大的仁山书院。翻开《香山县志》卷一的城?图,在仁山前面就标有香山县暑,城隍庙。典史暑分列左右,可见当时香山县的政治和文化中心都在这里。
20年代末,中山县被定为全国实施巡政的“模范县”,县城由石岐迁往唐家湾(今属珠海),原县暑渐毁,到了沦陷期间,更被荡为平地,一片荒凉,成为侵华日军的练兵场和放牧战马之地,仁山被??得一塌糊涂,行人?足。
解放之初,仁山辟为小运动场,又是群众集会的场所。1958年原准备在仁山建万人大会堂,居民踊跃参加义务劳动,粗大的圆柱也砌好了,后因国家暂时经济困难,停建一切楼堂馆所,大会堂工程就搁置下来。而一个大型的露天剧场,随即因陋就简地在仁山出现,北面是宽敞的舞台,台前砌起环形的一行一行的石凳。从此,仁山成为群众集会和大型文艺演出的场所。人民体育场在悦来中路侧建成后,仁山小运动场改建为公园,1966年仁山被命名为人民公园,而人们习惯称之为仁山广场。
改革开放后,热心家乡建设的旅港乡亲郭得胜先生,出于对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缅怀和崇敬,慨捐巨款兴建孙中山纪念堂,择地就在仁山。1982年2月破土动工,1983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辰117周年纪念日,隆重举行落成开幕典礼,盛况空前。
孙中山纪念堂有大型现代化影剧场,成为重要会议和大型演出的场所,整座纪念堂的建筑,鸟瞰成“中”字,平视成“山”字,显示出建筑物的特殊属性。纪念堂是中山市的旅游点和新十景之一,称为“仁山玉宇”。古老的仁山,旧貌变新颜,慕名前来瞻仰、观光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
原载1998年2月22日《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