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记由中山人开办的香港中华中学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8日    作者:王江生  

  电视上、报纸上曾经举行过一些关于香港知识的竞赛。我不知道有设有人出过这样一道题:   在香港,有一家中学曾两次被港英当局下令封闭。这家中学叫什么名字?   如果有,那么,答案是:中华中学。   我想不一定有很多参賽者能答出这道题。我看过的几本关于香港的书,都没有提到这家中学以及它被封闭的事。   这是爱国的中山人办的一家私力学校。   学校的创办人黄冷观,是中山有名的学者、诗人黄芑香之子。他早期在石岐长州乡烟洲学校当过校长,后来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国民革命。1914年因为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被袁氏在广东的爪牙。督军龙济光关进广州陆军监狱。出狱后1916年定居香港,主持《大光报》笔政,还在几家报纸上以“昆沦”等笔名发表了不少连载小说;有的小说中预测到十年二十年后的太平洋战争和原子弹,1926年他创办了中华中学。   黄冷观1938年逝世后,学校由长子黄祖芬接办。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香港,学校停办了。黄祖芬逃难到内地,到广西柳州以竹木达成简陋的校舍,继续办中华中学。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这所学校在香港复校。 黄祖芬等办学,一无背景,二无后台,三无资产。他从一些爱国商家那里得到一点资助,经常依靠借债,东拖西欠地勉强维持学校的开支。最早时,香港的大户李氏家族给了不少支持。李家的子女有好几位在中华念过书,其中包括香港大法官。一度成为特区行政长官候选人的李福逑,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前主席李富兆。   此外,在这所学校念过书的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时间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近来坊间出售的董建华传记大都不载此事,一般只是说他站后在香港英文学校毕业后到英国上大学。笔者是从香港报纸上登载中华中学校友会祝贺校友董建华当选的广告上知道此事的特区政府高官中唯一不是前香港政府官员的律政司女司长梁爱诗以及九广铁路局前局长。为九广铁路电气化立下汗马功劳的黄汝霖等,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   大陆解放之后,艰难地办起来的中华中学,在当时中英关系不好的历史背景下,更加遭受种种磨难。   港英当局第一次向中华中学开刀是在1958年8月。它借口该校校舍是“危险房屋”,派警察强行予以封闭。警察殴打了该校教师。学生以及在场采访的新华社。《大公报》、《文汇报》的记者。中国外交部曾为此向英国政府提出抗议。 第二次是在1967年11月。港英政府利用该校实验室发生一宗意外爆炸时间,又强行封闭了这所学校。不久,便衣警察还在大街上把该校校长黄祖芬秘密绑架,关进摩星岭集中营,同其他一些爱国人士,如电影界的老前辈廖就原。?奇、石?,香港华人革新会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察渭衡等,非法拘禁达半年左右。次年8月,香港各界同胞掀起大规模胡反对港英迫害中华中学胡运动。爱国学校的师生.各业工人.爱国机构的职员.工商界.出版社人士等等纷纷举行集会,发表声明,提出强烈抗议。港英虽然不得不解除对该校校舍的封闭,但于8月14日下令取消该校注册,也就是勒令停办。中国外交部再次向英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外交部西欧司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这是英国政府蓄意迫害香港爱国教育事业,再一次制造香港紧张局势地严重事件。   黄祖芬谈起他的那段牢狱生活时,颇为风趣地说:“英国人还是有一手。我们这些在社会上有点名气的人,在集中营里没受皮肉之苦。他们尽量给我们吃富含淀粉的食物如豆子等,以保持我们胡体重,以便放出去时不至于太瘦吧!” 中华中学不让办,黄祖芬等人1969年又把它改名为育华中学,继续办下去。后来,因为,因为香港政府对官立学校提供大量补贴,那里胡教师工资很高,学费很低。这样私立学校根本无法跟它们竞争,学生越来越多地转向官立和英文学校。育华中学终于也办不下去了,于1980年被迫停办。   这样,前前后后,这所学校存在胃五六十年。育华中学停办后,黄祖芬已亦七十多岁胡高龄,但他还不甘心。他和别人再办了一所育华英文夜校,他往返奔波于夜与住所之间,为香港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   黄祖芬历任全国政协第五.六.七?政协委员。他曾对笔者说,他一生最大的遗憾是中华中学被迫关门;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在1997年亲眼看到香港回归祖国.可惜,他在1992年就病逝了.   现在,在中山市长洲区烟洲学校和中山市图书馆内,都特设黄祖芬先生赠书的阅览室.人们在那里看书的时候,会记得这位不懈地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爱国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