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仿洛诗社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8日 作者:张拔群
仿洛诗社是抗日战争期间由中山县小榄镇内11名70岁以上的老人组成的。1938年7月16日,第一次结集于叶荣学塾(在小榄镇刘家巷)。参加者有:麦芑堂(时年83岁)、何少华(81岁)、何壮豪(78岁)、李雨人(77岁)、张季裕(76岁)、张济川(75岁)、欧君雅(74岁)、何云崖、麦少岩、李纪峰(均72岁)、李璧球(71岁)。
“不谈国事只谈诗,良会欣逢是旧知,星聚几人多笑谑,狂呼犹似少年时。”(张季裕)“耄老惭无一执成,骚坛敢骥附耆英,知交此日欣联合,思振文风咏太平。”(何少华)这是该社的宗旨和开场白。是年中秋后二日,同在茶苑摄影留念。张季裕诗云:“六十年前此受经,于今同学等晨星;运程莫遂鹏博海,讲席空思鲤过庭;古茂惊心茶树绿,荒芜绕膝草根青;吟朋假座新留影,回首儿时是妙龄。”
当时社外欧苇帆也有诗以纪其事:
“会仿耆英韵事留,诗人酒士亦名流,绘图笔借张京兆,不画娥眉只画虬。”
此后每月聚首一次,轮流命题,互相唱和。直至1940年农历正月,第二十会“庚辰人日试笔”(诗题)是尾声。是年农历二月七日,日寇攻陷小榄,此后社友四处走避,或年老死亡;兰社前后历时一年八个月结束。在这一年我的时间里,仿洛诗友写出反映当时文人生活的诗作四百多首。
仿洛诗社的人当时都已七十多岁,他们出生于清朝末年,参加过科举试考,但没有得到一官半职;民国成立后,大都靠教书过活;到了晚年,家境较好的,有田租或商业收,但约半数仍在学校任教,或设塾授徒,砚耕到老。在其诗作中,反映了他们一代人对过往日子的怀念,对战乱的控诉,对和平的向往。
一、耄老聚首的欢愉:
“桑榆结社亦佳哉,小饮何须酒百杯,且与良朋敦古处,休从仙籍侈高魁。……“(麦芑堂)
“时局如棋双一新,置身局外等闲身;浮生漂泊原无定,故里栖迟亦有因。”(麦少岩)
“……游子音书传塞雁,故乡风味美鲈鱼,菊花篱下频呼酒,枫叶林间可驻车。”(张济川)
“自维材钝敢称英,满座良朋尽老成;洛社风流惭雅会,诗坛高咏洽莺声。……”(何北豪)
“……逸士菊松遐矫首,名流鲈蟹朵观颐,上天下地中人物,俯仰旁瞻总处怡。”(李雨人)
二、对战乱的控诉:
“我生原是一扁舟,到处飘篷不自由,人海沉浮难逆料,天涯,天涯角逐为何求。”(麦少岩)
“故乡沦落又经年,竞渡喧传重午天。……“(麦少岩)
“繁华夙号小苏州,怎奈年来感百忧,寇至预防薪木毁,饥驱频惹米珠愁。”(张季裕)
“谁云大乱可居乡,敌寇纠来避地忙;人似逋逃惊铁鸟,天开动运苦红羊;狼烟未靖难输粟,蚕月空嗟贱鬻桑;太看息农村崩溃尽,腐儒无力挽危亡。“(张季裕)
“漫说生逢我不辰,逢辰祸变转相因,奸商米价频操纵,粮绝将愁子在陈。“(张季裕)
“砚耕愁绝不逢年,苦志殚精耸病肩,自笑室悬空似罄,相逢杖挂白无钱。”(李璧球)
“嗷鸿待账千仓粟,悬特虞縻九府钱。……”(李雨人)
“安身难觅无兵地,放眼还疑不夜天;皓魄几曾虞久变,江山一瞥已惊迁。”(李芑峰)
“……皓月不知人事苦,终宵依旧照余心。”(何北豪)
“飞机掷弹剧无情,广厦高楼转瞬倾,目击灾区深恐惧,身迁别墅免牺牲。”(欧君雅)
三、关心抗战,冀望和平:
“排闷成疏诗律订,销愁借酒举杯倾,伤心破碎山河日,目断西万骑行。”(张季裕)
“乱事如麻莫解纷,呼天欲问对秋云,寒光照彻芦沟月,血点留空义勇军。”(张季裕)
“身世怆怀霜入鬓,风烟满目泪沾巾,多情惟有还乡月,伴我归来作旅宾。”(麦少岩)
“避世骚人思小隐,寻诗文侣喜相从,才经锤炼方成句,律贵推敲不露锋。”(欧君雅)
“文武衣冠异昔时,感怀高咏杜陵诗,来春盼到开新运,宇内澄清会有期。”(张季裕)
“渺渺余怀离恨天,茫茫人海莽风烟,漫空破碎山河影,何日金瓯缺复圆?”(麦少岩)
“本是光明成世界,忽然南北起峰烟,星稀赤壁诗曾赋,水浃黄河策岂全,痴向嫦娥搔首问,倘销兵气是何年?”(张济川)
“东南烽火尚漫天,一夜乡心百感缠,玉兔多情难解语,更长闷煞小如年。”(何云崖)
“……米盐岁月艰难度,留取顽躯待太平。”(张季裕)
仿洛诗社各人的著述,多已散失,以上摘引每人仅一两首,管中窥豹,仅见一斑。
仿洛诗社共11人,除李芑峰在结社未及周年早逝外,其余10人,每月定期聚集,轮流命题作诗,大多数系指定题目,不拘体韵,但其中第二会“赏秋”系按年龄先后分韵,即由一东韵起,最年少的分至十一真韵。
每人每会最少作诗一首,多则不限。先严季裕公在二十会中共赋诗47首。
附仿洛诗1—20会的命题:
1、耆英会论年不论官(麦芑堂拟)
2、赏秋(何少华拟)
3、戊寅秋汉阳夜吟(何北豪拟)
4、保粹联吟(李雨人拟)
5、对月感怀(张季裕拟)
6、早梅(张济川拟)
7、岁寒知松柏(欧君雅拟)
8、游春(何云崖拟)
9、百花生日(麦少岩拟)
10、读王羲之兰亭集序(李璧球拟)
11、谈归田园居诗有怀陶靖节(麦芑堂拟)
12、端阳竞渡即事(何少华拟)
13、因本镇时局感言(何北豪拟)
14、次第看花直到秋(李雨人拟)
15、灯下观书(张季裕拟)
16、重阳节近约友登高(张济川拟)
17、诗杂仙心(欧君雅拟)
18、梅妻 鹤子(何云崖拟)
19、香山九老(麦少岩拟)
20、庚辰人日试笔(李璧球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