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冷观与《广东中华新报》
发布时间:
2005年11月28日 作者:李坚
黄冷观(1888—1938),原名显成,字君达,号冷观、昆仑,香山县长洲乡人。广东著名国学家、清末举人、广雅书院文学分校(文学科主任)黄绍昌之子,当代名书法家、诗人黄苗子之父。冷观先生是不国知识分子,早年在香山办报,反对袁世凯窃国,被捕入狱三年,其后在穗港办报办学,卓有成就。《中山文史》第5、6、13辑等,有过几篇关于他的介绍,可惜“五四”前后他任职《广东中华新报》一段事迹,未有提及。本文特作补充。
《广东中华新报》是“五四”前后广州一家规模较大、介绍新文化有突出贡献的报纸。社长兼总编辑容伯挺,新会县人,笔名廷光、廷公、伯廷,同盟会员、官费留日学生,民国初年,与李大钊、林伯渠同为留日学生反对袁世凯窃国的秘密组织《神州学会》骨干(参见《林伯渠日记》有李大钊《乐亭通信》)。袁氏称帝,容、林、李相继返国进行反袁活动。当时同盟会员、国民党人在北京、上海、昆明、广州均办有《中华新报》,互通声气。容伯挺因支持护国运动,与李根源、杨永泰有联系,“五四”前后,任广东省署公报所所长兼印刷局局长,有亲近政学系之嫌。1920年秋末,粤军回师广东,《广东中华新报》被封,容伯挺被陈炯明杀害。
《广东中华新报》重要成员多为留日归国学生。主笔陈大年(1882—1969),字梦生,笔名惺珠,原籍南海县西樵山,世居广州,变反袁被通辑的同盟会员、留晶归国学生,后为穗港著名记者、大律师。新中国建立后,任广州市文史馆馆长。该报另一重要成员杨匏安(1896—1931),笔名匏庵,香山县南屏乡人,广雅中学第一届毕业生,曾赴日本半工读,1919年11月,在该报发表长文介绍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时期华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者;1921年春夏间,加入中共,历任广东区社会主义青年团代书记、中共五届中央监察委员,国共合作时期的国民党中央常委、代组织部长等职。1931年夏在上海被捕,壮烈牺牲,是中共早期著名烈士、理论家、诗人。现珠海市海边有纪念他的铜像,上海烈士陵园有他的衣冠塚。
残存的《广东中华新报》均为第二大张的上半截,似为保存副刊而裁留的。从1917年11月7日起,就有“冷观投稿”字样的白话小说《欧陆邯郸》(四),连载十日次,每日约四五百字。故事记述美国女飞行员史天孙,驾飞机由香港经南洋,出红海,至欧陆,向德国军队投弹。作者高呼中美万岁!忽为妻拍醒,原来是页柯一梦。作者最后表示:愿爱国者的梦想终能实现。接着发表小说《侠客轶闻》、《屠龙》等,前者述一德国侠士掷弹炸德皇,德皇侥幸逃脱;后者影射前广东统治者、袁世凯走狗龙济光。综观“冷观投稿”,内容很杂,小说之外,旁及《遗传学之应用》、《伤风治疗法》、1917年12月29日,该报登出《记者启事》称:“冷观先生鉴:迭承惠寄佳作,不胜感佩,前月《欧陆邯郸》一篇,尤为生色,望常赐教”。这表明该报更欢迎他的小说。1918年2月22日,该报刊出《编辑之余》称:“冷观君鉴:大作已收,感甚。有暇乞莅敝社一谈,借申景仰。”此后“冷观投稿”又扩至中外人物评介的《东人•西人》栏,以及《动物钩奇录》、《世界第一之黄金产地。,并以“冷眼观人”笔名发表《冷庵谈助》,如记郑板桥卖字画,石刻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又广州宝汉茶寮主人掘得地下石碣,为南汉时地券。清初岭南大饥,人自鬻身菜市,曰菜人,妇女居多,屈翁山为作《菜人歌》云云。
从1918年7月起,冷观在该报发表文章,已不再署“投稿”字样,似已受聘为正工成员。这7月15日起,开始有“冷观编译”之《国际大事记》,每隔二、三日一篇。1918年8月10日,该报转载《新青年杂志》胡适《易卜生主义》和袁振英《易卜生传》,文末有“冷观附识”称:转载胡、袁两文,“以博读者之欢迎,抑亦记者同情于文学改良思想之表示也”。可见此时冷观已在该报负责编辑副刊文章,兼编译《国际大事记》,同时参与撰写《东人•西人》栏的人物评介,以分主笔陈大年之劳。
1919年北京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后,冷观在该报《谈屑》栏发表短评称:“曹汝霖、章宗祥等辈卖国成功,弹冠相庆,以为举国莫予毒矣,不图奋起而惩创之者,乃在无拳无勇之学生。”又谓:“国事纷纭,国人唯有对之抱悲观。其稍有朝气者,惟学生界而已,求之不得,又安忍摧残之!”这是他对北京有国学生“焚曹殴章”的明确表态。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北京《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等大报,纷纷拓页改版,竞相介绍西方文化新思潮。《广东中华新报》也于19196月24日刊登“本报定期大刷新广告”,宣布定于农历六月初一(阳历6月28日)“大加增拓”,“特辟《通俗大学校》一页,专载百科学术思潮常识,以供读者修养研究之用;另辟《读者俱乐部》一页,多刊名家说部,清代轶闻、戏剧评论、游戏文章,以供读者娱乐消遣之用”。自6月28日起,每日《通俗大学校》专页均署明“欢迎外稿,冷观主任”。该刊的主要撰稿人为冷观、匏庵、伯廷及格非等。冷观有时一日发表三、四篇连载稿,如《世界大战史》上下编,是在编译《国际大事记》的基础上写成的,上编综合叙述世界大战的来龙去脉,连104天次;下编分述参战各国概况,连载至1919年12月15日仍未登完,它可能是国内最早写成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同时连载的尚有廷光(容伯挺)、冷观合编的《世界女俗大观》(登80天次)及冷观译《住宅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去势之研究》等。匏庵则在该刊发表《美学拾零》,系统介绍西方十余位著名学者的美学思想,又以《世界学说》为总题,以表41篇专文,系统介绍西方各种流派的哲学观点和社会主义学说。其中最长也是最重要的一篇为《马克思主义(一称科学的社会主义)》。此外,格非的四季《家庭卫生常识》连登207天次。伯廷的长文《新闻纸论》亦颇有见地。正是由于冷观主编《通俗大学校》副刊,又有匏庵、伯廷等到为主要供稿人和陈大年任主笔,才使《广东中华新报》成为1919年广东最出色、最先进的报纸。
1998年6月29日